圖片庫
精彩評論 全部評論
一.
塊塊老師:謝謝讓思想無處不在的紅人直播為我們本場活動提供了現場的直播直撥平臺,以及源咖啡為咱們的本場活動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環(huán)境。
顧備:我們先看一下精心準備的PPT,截止到昨天為止,《流浪地球》已經是42.29億了。再延續(xù)放映兩個月,奔60億是應該妥妥的。
那么我們看到說,根據貓眼專業(yè)版排行榜,《流浪地球》40億已經是到票房第二位,它要是想超越《戰(zhàn)狼》應該是指日可待。之前有一個老師跟我們打過一個賭,他說我覺得45億,我說不止,這個奔著60億去了。為什么?排片率截止到現在為止,雖然《阿麗塔》已經上了,但是排片占比還是26%,所以它還是有望沖的。而且上座率一定都不低,這個是第一個數據。
第二個我想跟大家講一講,應該怎么去看這個《流浪地球》。今天請到特別有趣的嘉賓,為什么有這樣的一件事?是因為網上對于《流浪地球》的評論特別的兩極分化,有說《流浪地球》非常好,也有說《流浪地球》特別差。有打10分的,也有打一星。
豆瓣經常莫名其妙有一星,問題在于左丘失明它發(fā)表了一篇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然后這個文章馬上就火了,怎么火的呢?就是作為一個反面形象,至少我所在的兩個科幻群都炸了,舉報它!然后我就問了,我就說舉報是什么理由?然后那個小伙子就說,“引起強烈不適”??戳艘幌聸]這個理由,我說你得換一個,他說有誘導內容,引誘觀眾關注左丘的公眾號。但是其實那還不是左丘的公眾號。
然后群里面分成了兩波人,一波說《流浪地球》好,一波說《流浪地球》不好,打起來了。形成了一個什么現象?就不許說《流浪地球》不好,一說就開打,掐架比中藥還牛,你說中醫(yī)藥聊天就死了,這個一說《流浪地球》聊天也差不多死了。怎么辦呢?就有一群人說你不讓我說,行啊,我直接到豆瓣上給你打一分去,然后就出來一群人到豆瓣去打一星,為什么?因為他不爽。不爽,那當然很多人就更不爽了,就說怎么突然把我家小不破球的的豆瓣評分從原本的9.2到8.9,到最后居然到了7.9。
然后我再接著往下講,當時的評論是說我們在看到《流浪地球》的時候,它打分最高的是說劇情緊湊,這是在北美,不是在中國。它的第一個點贊最多的是劇情緊湊。第二個點贊最多的是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第三個點贊多的是特效特別好,總算中國可以拍出來好萊塢特效的科幻電影了。這是三個點贊最高的。
負面的評價也有,第一個是煽情劇情太大,他說的時候我覺得很尷尬。第二個他覺得劇情有邏輯BUG,他說我每次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就看不上去。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當時我們看到周倩開槍打爆火石以后,我看到她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女的有病吧,就莫名其妙地的把這么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打爆了,可是劇組說了,因為我們剪掉了35分鐘。然而,剪掉的劇情不再討論之列,因為觀眾沒有看到。
我們比較一下,大家都說到到最后就說為什么你不給《流浪地球》點贊?為什么呢?是因為跪久了站不起來,真的是這樣嗎?不是,我們看了一下21萬條評論,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的是中國科幻的崛起。而《戰(zhàn)狼2》是說國家富強,所以實際上《流浪地球》并不是一個愛國主義大片,是因為它被賦于中國終于可以拍科幻片的愿景,但是于是就就是被網上的一些人利用了,就說你不看《流浪地球戰(zhàn)狼》,就是因為你只能看白人救地球,你看到白人演員才爽,你就覺得華人演員,中國人,不能救地球。然后就開始打起來的。,豆瓣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最后打一星的都是因為覺得是太空《戰(zhàn)狼》,其實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你們可以去看一下。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三位嘉賓,一個是我們的歐陽乾老師,請歐陽乾做個自我介紹.
歐陽乾:其實我不是太能吹,因為顧老師覺得我在公眾號上比較能噴,其實我私底下不太能噴。相信大家這里對我有一些了解,我就不做自我介紹了。我在這里說個消息,我那個號因為前兩天寫了一篇不太和諧的文章暫時被關停了,應該不能再發(fā)東西了,因為到三八婦女節(jié)的時候可以解封,所以大家過了三八就可以繼續(xù)看我的文章。謝謝。
顧備:下一個就是我們的神秘嘉賓,著名的左丘先生,左丘先生是時光網神秘的博主,豆瓣的網紅影評人,迄今為止發(fā)出多篇影評,筆鋒犀利,其實我覺得他不是筆鋒犀利,他說的都是很實在的話,我看了他很多的影評都是很實在的,他只不過打分比較犀利而已。話歸話,分歸分。
塊塊老師:其實相對于在豆瓣上面其他一些國外影片,他也沒有給出高分,他屬于有自己的標準的。
顧備:他一致的打低分。
歐陽乾:我看到他有一部打了五星的,《三少爺的劍》。我也不太明白。
顧備:他打過五星的,他給《瘋狂外星人》打得很高。然后我們介紹下一位嘉賓,塊塊老師,塊塊老師本名叫楊江,是原始劇社的副社長。最關鍵的是名字為什么叫塊塊老師,因為他的臉是方的。
塊塊老師:很多人說我為什么不叫方方,我還有三維立體的,為什么叫方方?
顧備:塊塊老師其實他制作了幾部沉浸式的戲劇,是屬于實驗話劇,以后可以在我們咖啡廳來辦,有不同的主題。
二
顧備:其實一開始找到左丘老師,我還是挺擔心他的人身安全的,我說您得遭人肉吧,后來左丘老師說了,沒事兒,我已經上云南電視臺采訪過了,但是我還是蠻欽佩左老師的。我想問一下,您后悔打這個分嗎?
左丘老師:不存在,因為個人的表達嘛,如果說連個人表達都沒有還有什么意義?而且我覺得我對這個片兒,后續(xù)的反映越來越證明我的正確了,我只能這么說,因為那么多人,我后面在一個補充里面說到這個片子是一個孵化器,孵化出那么多的辱罵,那么多的惡意攻擊。我覺得很有意思。
歐陽乾:如果作為文學作品來說,寫一個科幻小說,是美國還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國人拍不了科幻電影,是個既定事實,之前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中,雖然說發(fā)展是方向,但是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一直沒有一個自己能拍的科幻電影,這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流浪地球》出來的,這一點就證明,我覺得它的意義是說中國科幻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
左丘失明:這個我同意您的說法。不能同意的是,我覺得《流浪地球》是一個災難片,跟科幻沒有太多的關系。如果說,《流浪地球》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拍效果大片,是對中國電影工業(yè)的促進,這個觀點我是完全認同的。但是至于科幻片真的不是,所以在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說,為什么沒有打動我?回到您剛才的問題,因為我對國籍這個事情不太有感覺,因為我覺得科幻本身就是要抽離的事情。
另外,我本人對電影工業(yè)也沒有什么感情,明白嗎?所以我也不太贊成這個事,我是一個觀眾,我是一個買票進場的觀眾,我在乎我個人的觀影感受,我覺得這個是我個人對咱們評價一個最根本的標題。
顧備:關于這個我想補充的,科幻界確實有一個現象,不是說普遍現象,當他自己寫小說的時候,他寫出來的這個人物,那就不是中國人的名字。叫羅嚴斯塔爾,而不叫羅嚴。然后,慢慢的,我的印象從2005年開始,包括《科幻世界》的編輯就開始跟你說了,你的人物的名字你要接地氣,是要接近中國人的名字。慢慢的這個風氣就轉回來了。還有,說中國沒有科幻電影,這個你太年輕了,就有一部電影叫做《珊瑚島上的死光》。
塊塊老師:6080年代初。
顧備:五、六十年代,那更早了。故事非常有代表性,因為中國的科幻曾經非常繁榮,比現在還繁榮。一下子啪的一下變成斷崖式的,先是文革死一下,后來1980年活了一下,到1983年又啪死了一下。
歐陽乾:那個片子并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現場有很多人不知道。
顧備:你要問一下年紀在那個歲數的。
歐陽乾:那你說還有《霹靂貝貝》這種呢。
顧備:是啊,我還沒有提呢。
歐陽乾:所以那個算嚴格意義上的科幻。
顧備:《珊瑚島上的死光》是當時上海電影制片廠。
塊塊老師:而且是硬科幻。
顧備:是非常硬,講的是激光,因為那時候跟蘇聯、美國關系不太好,這個電影拍出來其實是非常好的。而且它是根據童恩正鄭文光老師的小說改編的,后來就是因為在這個中國的大地上突然開始談,說科幻,我們?yōu)槭裁匆锌苹?,我印象中當時有人說科幻的目的是為了宣傳通過科學,就是要普及科學。那么科幻就不科學。
塊塊老師:這個就是中國科幻片最大的一個困難。
顧備:這個就是為什么在一開始《流浪地球》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一直跟別人說,我說你別把《流浪地球》看成科學小品,它不是科學電影,也不是科普片,里面的很多設定你就往那方面去想。你開心地的到電影院里頭看這個電影多好?我很擔心的就是萬一你在追究科學的時候,把那個輿論又帶偏了,到底科幻是不是科學。
塊塊老師:我插一句話,我覺得其實作為《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話,它的確是起到了科普的意義。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他們不會關注天體天氣動力學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我印象中我小的時候東西會有孩子回答我,將來要做天文學家之類的,現在的孩子絕對不會。但是這部電影出來以后,會發(fā)生變化。我昨天為了今天要做活動,我晚上又刷了一場。,我原本以后已經放到現在了,這時候再去看的人應該不多,也就十來個人。但是,當我進電影院的時候,坐了一半,我當時很驚訝。,這個場子比較吵鬧,很多家長帶孩子去看。很多是孩子要看。,看完以后我就在聽他們在交流什么。,孩子在問,為什么木星會把地球拉過去?他問的問題其實已經在思考,片中給出的一些東西,雖然是存在的一些虛擬的,不存在的一些科幻劇情。但是在孩子們的大腦其實誕生了一個想法,我要去理解,我要去探索。家長不一定能夠自己去,他可以去百度,去找一些資料,然后去回答是什么的情況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這個事情我覺得它的好處就是對這個孩子而言,我們沒有感覺到我們已經到了在享受成果的年紀了,但是對他們來說是播下了一顆種子。,不知道這一批期孩子們的未來會不會出來一個劉慈欣,或者說出是又是天文學家、科學家。但是,至少這一部電影對于他們帶這樣一代人的影響,絕對是遠遠超過對我們這些成年人的影響。,我覺得這個才是問題所在。
顧備: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來之前有觀眾問問題,第一,今年能不能算一個科幻電影元年,第二,《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科幻電影元年。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想想問一下兩位老師。左丘老師您先回答。
左丘老師:我覺得可以贊成科幻電影元年,因為無論這部片子的質量怎么樣,以及我對于電影工藝的了解,這中間可能有一些比較質量比較過得去,或者質量更好的作品出現。至于質量好的作品能不能獲得好的票房,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說就像剛剛講《珊瑚島的死光》、《霹靂貝貝》一樣,反正不關我的事。跟當代的電影工業(yè)有什么關系呢?通過《流浪地球》的電影工業(yè)的團隊,我相信這一塊肯定是會孵化出一些新的科幻作品。所以如果這個成為科幻元年,我是同意的。
歐陽乾:我也認為肯定是科幻電影元年,但是我有一點擔憂,作為現在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步科幻片,我覺得《流浪地球》無論是制作、特效還是概念,高度氣焰都很高。他們如果作為科幻元年,那么接下來的繼承者,他們能不能接下這一棒,把這個電影做得越來越好,我對這個是有擔憂。所以因為我覺得《流浪地球》作為科幻電影元年的起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顧備:我先重復左丘老師的觀點,就是說從電影工業(yè)化的角度來講,只要有這么一部現象級的電影,很可能會有其他影視制片人也好,導演也好,或者投資也好,進入這個市場,帶動整個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工業(yè)化,這一點左丘老師認同科幻電影元年的。那么其實歐陽老師也認同。
三
顧備:關于價值觀的問題,左丘老師為什么不喜歡劉慈欣的價值觀?是因為黑暗森林是零和博弈游戲。而他認為,第一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第二合作必定會比這種對抗獲得的效率更高。至于說歐陽老師就認為,這個東西我設定了,設定三體應該是不對的。但是它必然會這樣做,所以這個科幻沒得寫,我寫什么?大家都挺好的,和諧。
第二,我們左丘老師認為說抽簽這種事情不靠譜,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去替別人決定,我憑什么來決定抽簽這件事,我寧愿有一些人不參加抽簽,我跟你打。其實原著里面是有的,究竟是用一個什么樣的方法,左丘老師是認為如果我們不探討人性,在整部片子里面,你的設定就是大家都乖乖地到底下城,這個不符合人的正常思維。因為你只要是人,你想活下來,如果當你知道你只能留在外面的時候,你就會有考慮,所以他認為不符合人性的設定。
觀眾:我很激動,為什么?我覺得剛才沒有討論到點子上,因為左丘老師有一個誤導,他設定了一個叫“不及格”,如果他說我不喜歡《流浪地球》的電影,我不喜歡劉慈欣的價值觀,可以?;蛘咴谖业淖鴺死锊患案?。但是,他實際上設定一個類似像客觀的標準,然后他又判“不及格”,這個才是觸犯眾怒的重要的原因。然后,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說劉慈欣的電影價值觀不及格,這個其實不太客觀的,因為你看過《流浪地球》,你也知道最后反叛軍為什么要政府科學家干掉?他是有這個情節(jié)的。
包括三體里面,他也說自由民主可以催生人類文明,最后才有牛逼的艦隊,劉慈欣寫東西其實是極其冷靜的,他沒有很明顯的價值觀取向,他是把人類要逃亡,那有多少種可能,有6種可能。他要把6種可能全部寫出來,只不過他選擇2種最浪漫的,其中一個是流浪地球,他把它寫出來。后面沒有寫出來。你把他說得很片面,我分析是這一點原因,左丘老師,但是我本人并不會借此來抨擊他。
顧備:謝謝,這位觀眾的意見是說,其實大家只是不喜歡你說不及格這件事,然后請后面那一位觀眾講話。
觀眾:這個問題我看到過,甚至因為這個問題,引發(fā)到了更高層面的價值意識形態(tài)的一些討論上來。左丘老師說的這個,我有三點想法。
第一就是價值觀的問題。關于價值觀,我相信左丘老師更多的是西方上帝的角色,信奉上帝的價值觀,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是不會決定別人的生死。但是為什么《流浪地球》這么火的原因所在,因為它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它就是與天地斗,與自然災難去爭斗的一個抗爭精神所在,這個是第一個我想說的。
第二關于文明。就是不能隨意剝奪別人的生命,這個問題我這里其實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和大家講一下。是這樣的,在中世紀的時候,航海時代遇到了船難,然后船長和另外一個人活了下來,因為想要延續(xù)到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食物,然后把另外一個人殺掉。這樣的情況回到英國之后,法官只判給不到6個月的刑期,并沒有判他殺人罪。這是其實有一段話我想送給左丘老師,因為這個案件是在茫茫的大海上,沒有任何的保護和協助,人只能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這種航海的環(huán)境不應該用文明的社會一樣的觀念來管轄,因為這個人是不存在文明的保護和協助的。所以法官判決的是6個月的刑期。
最后一個想說的是,在茫茫的宇宙,黑暗叢林法則之中,劉慈欣老師其實想說的是,人的本質是什么?其實人的本質并沒有太多的東西,其實人就是動物,他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活下去是沒有任何的錯誤的,謝謝。
顧備:我覺得我可以替左丘老師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因為他的想法我們聊過很多。首先,我不覺得它是一個上帝的視角,這個真沒有,他不是一個西方化的人。
觀眾:他的說信仰這一塊的。
顧備:你說的是西方,但是左丘老師不是西方,你剛才說我們是東方的維的時候,沒錯,東方思維第一講的是家園,第二是親情。這個是《流浪地球》火的主要原因,它講的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話是后來人家說的,剛開始搞不好導演自己都沒有想到,但是確實是這樣的。
第一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二地球是我們得到家園,這句話也不是說生造出來的。因為很早以前,從保護動物的角度來說,他們就已經在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所以這個是我們所有人類對地球的想法。第三個就是親情,無論你是哪兒的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你都知道誰是你媽,所以這個是改變不了的。但是有一個,我覺得真的是可能,咱們探討一下。我們習慣了聽你媽媽的,或者聽你爸爸的,怎么叫抽簽,因為你媽說進小黑屋,你就進去了,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什么要進小黑屋?因為我是你媽,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我們習慣了服從呢?
歐陽乾:我覺得這個說的有一點超出影片本身的東西了,我覺得就《流浪地球》的世界觀而言,地球已經不適合在太陽系待著了,要出去。那么地下城可能容納一半的人,這種情況下我其實想了很長時間,我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地下城只能容納一半的人怎么辦?我覺得除了抽簽以外也沒有想到其他更公平的方式了。
比如說,我抽簽我有一半的幾率可以生存,就像馬云他是首富,他也只能一半的幾率。我們在進入地下城這個資格的時候,我們需要靠財富,你的社會名望,或者你的顏值,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抽簽。這個事情是很殘酷的,這個這是一種很公平的殘酷。我覺得這個價值觀非常正確。
顧備:原著劉慈欣老師不是用的抽簽。
觀眾:我們談電影。
顧備:但是你要想想為什么電影把它改了,為什么原著里面劉慈欣老師是非常嚴格的按照年齡,你幾歲,年紀小的先進,保護孩子,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希望。那么在電影里面改成了抽簽,不管男女老弱,而且抽到了不許換,我不能說把簽讓我孩子,這個都不行。
觀眾:電影是這樣的,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先進地下城,未成年人必須,而且只能有一名監(jiān)護人,所以當時為什么會放棄掉孩子的母親?是因為他們如果兩個監(jiān)護人,兩人必須抽簽,抽出一人才可以進去。因為媽媽是重病,所以劉培強就選擇了,媽媽已經是重病,你下去沒有幫助照顧孩子,所以只能讓外公下去,所以放棄了媽媽的生命,讓外公不需要抽簽直接進入。所以他抽簽是有前提的。
顧備:不是,你恰恰說到了,這里面是很多的網友,不光是左丘老師,還有很多的網友詬病的,對這個電影意見最大的,是因為他是領航員,所以他的兒子可以進入,不用抽簽就可以進入。
觀眾:不,你沒有看,里面設定是未成年人優(yōu)先進入,只要是孩子必須進去,這個是它的設定。
顧備:大家看過電影的還有印象嗎?
觀眾:我昨天剛去看。
觀眾:知乎上一星出來以后,我是大年初二去看這部電影,但是在大年初四的時候,我發(fā)現知乎上有一個帖子,講的是什么?就是《流浪地球》的細節(jié)控,我是看了這個以后,我又帶著我們家的孩子又去看了,看了兩遍以后我覺得還是不夠過癮,因為電影院不能暫停,后來我找到一個種子,在我們客廳跟我們家孩子看了不下7次了,而且我是對著那個細節(jié)去看,所以我很感謝郭帆導演,因為從《英雄》開始,我再也沒有進過電影院看過國產電影。《戰(zhàn)狼2》我都是下載了片子看,我告訴我身邊所有人,中國的電影真不值得去電影院看,因為我要看美麗的美景,直接去現場看不就行了,我為什么要去電影院看?而且從英雄開始,中國的導演除了會拍美麗的風景片以外,不會講故事。當時很感謝,我覺得這一部片子,我看了以后,我真的覺得是第一的。對于地下城的規(guī)則,你們也看到了,哪怕是地球即將毀滅,下面還有工作人員在搶先救助孩子,因為孩子是第一保護人,因為孩子代表什么?代表希望,沒有希望就什么都沒有了。
所以左丘老師,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您的任何帖子,您的那一篇是別人轉的一些,我也沒有注意看,因為我基本上不關心這個事情。所以我想問一下,左丘老師和顧老師,請問你們有孩子嗎?
顧備:有。
觀眾:我覺得當太陽在100年要毀滅的時候,我是沒有能力決定我的生死,但是我可以決定孩子的生死嗎?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以后還是有生存的希望,這100年我可能終老,但是我的孩子呢?所以我覺得《流浪地球》這部片子,我愿意看兩次,一次是3D花了40幾塊錢,一次是IMAX,我跟我們家的孩子也交流過。我看的時候好感動,確實,中國人今天救這個,明天救那個,有這么多先進的裝備,有這么多東西,我的孩子他覺得很普通,從小就是玩挖掘機長大的,他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
我今天來沒有針對正和反,我只是講我的感覺,我的感覺就是,這部片子看了以后會講故事了,也拍的很美麗,它是一個進步。至于后面有沒有后來者,最少它樹立了一個標桿,中國的導演和電影工作者知道該去這么追,我講完了。
顧備:謝謝,這位觀眾他的觀點主要就是說,不管別人怎么說,至少《流浪地球》把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本身還是相對完整的,雖然它有劇情上的詬病,最關鍵的是它里面突出的,我們說價值觀也好,情懷也好,就是孩子。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最重要的,然后包括中校撞木星也是為了孩子,為了希望,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流浪地球》做到了。
塊塊老師:我插一句,其實我說一下,其實剛才左丘老師給出的一個對于價值觀的評價,我覺得左丘老師太善良了。
觀眾:我就想問一句,大家是覺得劉慈欣所寫出來的,表達劉慈欣的善良重一點?還是左丘老師的善良重一點?其實我是想問這個問題。
顧備:這個是什么問題?
塊塊老師:我理解一下,其實他的意思是,劉慈欣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表現了他的價值觀,但是他的價值觀又有他的取向,但是左丘老師有他自己的價值取向,這兩個價值有可能不是那么匹配。這個電影是應該適應觀眾某一個人的價值觀,還是說他要表達的價值觀可能大部分人是接受的,小部分人是不接受的。是嗎?
觀眾:差不多。
左丘失明:我回應一下。這個事是這樣的,它應該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說,如果我來講這個電影,我會怎么做?我覺得通過這種假設來跟各位解釋一下這個事情,比方說剛才有一位觀眾問,你有沒有孩子,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我有孩子,我沒有問過他,因為他也沒有看這部電影,也沒有推薦他看。但是我們全家如果來做這樣的決定,如果把我全家放在這樣的設定下,我可能會做這樣的一個決定,我們全家三口,如果不能全部進入地下室,我們會商議,然后有尊嚴地在外面活到老,但是,誰不讓我們有尊嚴地老去,我就跟誰拼命。因為我明明有機會活到老,但是你不讓我活到老,我就跟誰拼命。
這個是第一點,就是說我們會看到人會選擇有尊嚴的死去,這件事情在2016年可以看到,我們在《天地大沖撞》里面看到,有很多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真的不是唯一的目的,沒有人永生不死,也沒有什么生命會永生不死。唯一值得去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死。對,這個是第一的事,第二個事,比方說我拍這個作品,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把全體空間站的領航員都喚醒,然后我會問他們,現在我們有一個機會一起去拯救地球上的生命,但是這個機會非常渺茫,畢竟我們喪失了這個文明存在得到機會,我們是不是愿意做這件事?然后大家一致去表達這樣的愿望,而不是讓大家在昏迷之中莫名其妙變成太空人。這個就是我們要做的,能不能做好,很容易,就比方說里面的小女孩說一大段話,把其他國家的救援隊伍說回來,怎么說服?如果是我們,我甚至沒有救援隊,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去拯救地球,但是需要你們去配合,請大家抓緊時間去配合,不就完事兒嗎?
我想說的是,不存在西方的價值觀和中國的價值觀,存在的是人的價值觀,你的價值觀和我的價值觀,如果你認為是需要一個達標線,需要自己去站隊,需要更多的人去認同才敢接受這個價值觀,我只能說你是一個懦夫,你只需要堅持你認為對的這件事情就夠了。
歐陽乾:按照左丘老師剛才的說,我也認為他說的是對的,如果誰不讓我活著,我跟他拼命,這個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放到《流浪地球》這個世界觀去想,好,比如說流浪在外面的人,你不讓我活著,我就跟你拼命,那整個地球就不變成了一個反抗軍和政府在不斷拼命的騷亂地帶了嗎?
左丘失明:我來講。
顧備:現場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左丘老師要繼續(xù)發(fā)言。
觀眾:左丘老師請問你看了這部電影幾遍?
左丘失明:一遍。
塊塊老師:左丘老師,說話之前我先說兩個細節(jié),為什么要說這兩個細節(jié)呢?因為我看得不多,只多一遍,兩遍,但是是在昨天晚上看的,保持新鮮的記憶。
顧備:又興奮了一下。
塊塊老師:我說一下,左丘老師提到有幾個東西,第一,他提到了關于我們在地球上投票這些事情,其實之前我解釋過了,它的投票權只針對成年人,這個里面是有選擇權的。因為這個電影把反叛軍剪掉了,其實后面還有一點點的情節(jié),那么這個我們不談。里面重點的是什么?其實左丘老師特別不喜歡有一個情節(jié),吳京居然把它的一飛船的人都放棄了。
觀眾:沒有放棄???
塊塊老師:其實沒有,我不知道左丘老師有沒有注意到,吳京老師在決定前進3之前,在決定把休眠倉脫離之前,其實給了他三個鏡頭,這三個鏡頭在他的操作的右下角平臺,摩斯在做什么?摩斯說完“讓你們人類保持理智是很困難的事情”,在平臺上的標志明顯的顯示出對方在給對方補充燃料,它在給休眠倉補給。
顧備:摩斯在向睡眠倉補充燃料。
塊塊老師:對,睡眠倉是脫離以后自己運行的。第二個,別的老師也在問,說吳京把人放出來,為什么帶著一車種子去自爆?其實我們都誤解了,我們的太空站的結構,后面常常的一條是它的運行結構,不是它的器材儲存結構,是它所有控制飛行的一個器械,它真正保持運載主體是那一條,而那一圈休眠倉才是資料儲存以及它人員活動區(qū),那個區(qū)域被他保留下來了,只不過他在太空中做有限的運動,最后其實是回歸到地球的。
顧備:所以它沖的是引擎和燃料。
觀眾:對,他把車頭開回去了。
顧備:然后那一位觀眾有問題,左丘老師現在可以回答一下。先讓左丘老師說。
左丘老師:我不知道做什么,因為我已經忘記了。
顧備:沒關系,那讓我們觀眾來說了。
觀眾:您先想著,然后我先幫你說一下。我想說所有的歷史的東西都是當代的,我們要不斷回到大劉本人,大劉寫這個作品是2000年,剛經歷了2年前,大家有沒有發(fā)現35億人抽簽,下崗,然后發(fā)動機是什么?箭頭,(補全),所以大劉的作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引擎,是大劉本人也無法改變的。
顧備:這位觀眾是說實際上大劉在寫這個小說的時候是有背景的,是因為正好那時候有一個下崗潮,所有的抽簽不是抽的生死,抽的是誰下崗,以及那個塔,就是大劉所在的發(fā)電廠的塔,所以基本上有一些隱喻的。我就重復一下,您接著說。
觀眾:大劉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表面,而有很多的東西是在字里行間,像冰山一樣。我們很多人認為劉慈欣在寫人的時候文筆不夠好,但是我們要怎么看?如果我們要放在莎士比亞的高度上比的話,我覺得它的形態(tài)學上,或者是在修辭學上好象并沒有什么強。但是如果把放在他自己內心上的時候,我如果說從他的電影和畫面感的話,就像是蘇聯的《解放》和《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如果把一個場面放在這么宏大的背景,就像我們的鏡頭在航拍的時候,人占多大的比例呢?沒有,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理解是靠共鳴,是靠我們對背景信息,尤其這個是短篇,所以我們通信年代是有限的,怎么辦?它就像酵母一樣,會調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所以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背景思考越多,我們引起的共鳴就越多,這個大劉作品非常人文的一點。
無論是大劉,還是左丘老師本人,我聽了半天,我的感覺是他們的底子都是人文的。我見過兩次劉慈欣,他的很多話題超過一般的科幻作家,所以科幻的問題,或者科幻的價值是在科幻之外的,就像我們很多人說,星球大戰(zhàn)是什么?星球大戰(zhàn)是哈姆雷特。
顧備:這個得稍稍點一下,為什么?因為直播聽不見,這位觀眾的意思是說大劉的小說其實都不是那么簡單,它都有背景。然后一個很核心的是,他是站在一個宇宙的,宏觀的角度來看,所以在這樣一個宇宙宏觀的大尺度來看,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有限的。以及又是一個短篇,不是一個長篇小說,所以沒有辦法把更多的筆墨加在人物的設計上。它需要的就是共鳴,就是根據我們的生活,根據我們過去的人生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而產生出來的共鳴,這種共鳴就是說,大劉的小說之所以可以打動人的地方,是這樣嗎?
觀眾:對,所以這個就是說大劉的特點,它利用的是唐詩一樣一些典型的形象,唐詩只有五言或者七言,怎么來給出一個宏大的敘事空間?這個是大劉的特點。所以我們從跳到本質之外來看大劉,而看到里面,我們講一個工程學的話,為什么沒有備份1萬個發(fā)動機?這個是不允許的。第二個,35億人為什么不能夠休眠?因為社會最終要的不是說是年輕人還是老人,他要的是人生的復雜性,一個社會形態(tài)一旦喪失了這種復雜性,從原生社會變成了一個次生社會的時候,它的危險就體現了,如果只有年輕人沒有老人會怎么樣。最大的問題是40年以后,斷崖式的人口老化,對嗎?所以這里面有很多的問題。
顧備:左丘老師你說之前,我重復一下剛才那位觀眾說的。他說這里面有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這35億人不可能休眠嗎?為什么一定要搞死,而且一下子這么多抽簽死了,人口的多樣性會受到阻礙,就是說沒有多樣性的,以及這些人40年以后集體老化了,跟我們現在二胎一樣。左丘老師您剛才要說什么?
左丘失明:是這樣的,我聽到了若干的問題,我覺得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有很多跟我之前的分歧,主要在于,我比較喜歡從人個體的角度去看問題。大家跟我不同的觀點,可能喜歡從集體、整體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從來不認為這個是存在所謂的整體,它都是由一個一個人去組成。之前有朋友來講,要是你你怎么辦?不抽簽你還有什么更公平的方式嗎?我覺得很簡單,實際上通過贖買,就像修條路占了別人的房子,你得給你補償,你得給人拆遷款。你們要拆遷地球,讓我去死,讓我過幾年去死,你至少要給我相應的補償,什么補償?這個是我們值得去討論的,有很多種方式,這個是一個本質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可能今天這樣的討論去解決掉,所以我懇請大家,如果說有可能是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也有可能是覺得大家會存在問題。我只想說一點,如果是大家也同意,其實,我們自己回到我們自己本人,我們是不愿意被白白犧牲的那個人。如果我們自己也愿意去討論自己個體生存的尊嚴的時候,可能這些分歧就會小很多。如果說你還是覺得一個宏大的,就像宇宙視角的敘事覺得特別牛逼,在我看來真的不牛逼。
就像剛才講到短篇的話,我最推崇的一個科幻短篇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也推薦科幻迷可以看一下這一部短篇小說,這個中間的人物才是人,因為我覺得科學真的是非常令人著迷的事情,我也同意剛才塊塊老老師說的,就是說通過一些電影,讓很多人小朋友開始熱愛科學。當然我反對這是一個目的,我只說這個是最后形成的一個效果,我覺得這個挺有意思,很好。但是這個是要熱愛科學。其實我們很多的朋友是熱愛技術而不是科學,熱愛的是一種能力信仰,是一種力量,信仰是技術帶來的力量,而不是科學帶來的文明。我還是希望,包括我今天愿意來參與這個節(jié)目,我主要是希望,真正的科幻迷也好,或者迷幻小說的觀眾、讀者也好,能不能真正去想,我到底是信仰技術?還是在信仰科學?我到底是在信仰力量,還是在信仰文明?這個才是我覺得根本的所在,科學是我最為信仰的東西,是因為它帶來整個人類,或者說整個生物界的文明。
如果是去看一看《自私的基因》,看一看《合作的計劃》等等這些書,我們就理解,為什么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科學帶來大家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文明,這個不是西方的價值觀,不是基督教的價值觀,這個是人類共同的科學所必然帶來的價值觀,謝謝。
顧備:第一次給左丘老師掌聲。那么我先重復一下左丘老師的觀點,第一,左丘老師認為它其實更多的是從個人考慮的,就是他并沒有當成一個集體架構,而是當成一個個體首先是應該優(yōu)先考慮的誰,你是誰?你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我們要做一個個體自己想清楚,究竟看到的是科技的力量還是科學,這個背后是什么?以及說你信仰的到底是力量還是文明,力量和文明你們選擇哪一個。左丘老師所喜歡的是科學本身帶來文明,它是一個有序的,不斷向前進發(fā)的。而并不是說,我通過玩弄技術,而達到在力量更高的壓制。這樣的話,正好VIP有一個的問題,他說作為一個科幻迷,我最不理解的是左丘老師用科學設定不及格來評價電影,我們不是科學。他想問一下歐陽和左丘能不能談一談對于科幻和科學的區(qū)別,什么叫科幻電影。
因為剛才左丘老師說了很多,歐陽來回答一下。
歐陽乾:科學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科普,給你擺事實,講道理,科幻在科學的基礎上有所發(fā)揮,比如說時光機器,這個東西我們從現在的資源來說,是有悖論的,按說是應該不能被發(fā)明了,發(fā)明出來之后整個時間的邏輯性就無法解釋。但是你在很多電影里面,從一開始,它就給你設定我的時光機器發(fā)明出來,我可以用它做什么,并且它可以自圓其說,它有整個邏輯。我覺得這個就是科幻了。我認為科幻和科學最大的區(qū)別是,科學是一種數據性的,略顯枯燥的,但是科幻有一定的科學性,能夠引人入勝,讓你沉浸進去,并且引發(fā)一些對未來,對人類命運,或者是宇宙真相的一些思考,我覺得這個是科幻。兩者雖然同源,兩者使命是不一樣的,這個是我的看法。
顧備:塊塊老師呢?塊塊老師有什么想法?
塊塊老師:我其實跟這兩個科學科幻不相關,因為我自己是做心理學和戲劇這兩塊。但是關于這個我想說一下,我們就今天的這部電影來說,剛才因為有觀眾問到說,他們統抓的問題是《流浪地球》的出現容錯率不少,你們發(fā)現沒有,這個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靠近木星的時候,居然沒有planB可以來擺脫這個危機。我突然間想到一個問題,你可能覺得為什么容錯率很低?我先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因為我們定理沒有講,但是你們可以想想地球才多大,我們當時1萬行星發(fā)動機,它的設計這么高,這么寬,在地球的板塊上面,在它可以支撐的一個線路上面,我個人認為容錯率低是因為只能放這么多。人類如果按照planB的計劃應該是2萬、3萬,最好是可以上5、6萬,因為我們停了4天,就導致這臺機器失去動力,這個容錯率很低,科學的來說,那這個項目的成功率很低,它很難中間找出一條合適的路,在這個社會里面,它真正已經發(fā)生了,它也是經過實踐之后才發(fā)現,我到2萬、3萬是無法實現,因為地球這么大。因為有的地方不適合來放這個發(fā)動機。我們注意到發(fā)動機是各個大城市,板塊相對穩(wěn)定的時候設計的,也就是說它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道理。
但是事實上在現實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我們估計不了這個地殼能不能承受重大的推力?這個都是有真實可能的,因為當時劇組還找中科院的這些科學家來進行論證,科學家了第一句話就是你不用想了,他說地球就是一個雞蛋,你一推地球殼就碎了,沒錯啊,里面有蛋黃,蛋黃在里面晃,沒錯,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是不可能的,明擺著告訴你,地球不能推,就你目前這個情況是不可能推,你使勁跺腳地球可以往下沉嗎?我覺得這個是科學的出發(fā),但是因為我們當時的設定,我們就是可以成功。
你知道嗎,看完《流浪地球》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我上網去百度,宇宙中有沒有自轉的行星,我去查了這一個細節(jié),結果發(fā)現沒有,無一例外,即便是有流浪的行星,也必須自轉。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讓地球停止自轉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地球會自己由于慣性撕裂,你不要說被推向木星了,自己就原地撕裂了。我以前也不懂這個,后來我去查了,所以它給了我一個啟示,我們要先好好學習。就科學和科幻,因為我不寫科幻的東西,所以我沒法說一些更深的內容,這個就是我的理解,描述一下。
左丘失明:所以這個問題是我非常回答的,就是科學和科幻到底是什么?科學有兩個特征,一個叫做可證偽性,一個叫做懷疑精神,可證偽性和懷疑精神,這個是我對科學最重要的理解。
所以我認為科幻的那些勝利,在技術上是不是成立其實真的不重要,但是它是否可以體現科學的可證偽性和懷疑精神,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希望,當然這個是我個人的理解,我只能說我自己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有科學精神的作品,而不是說在科學設定上無懈可擊的,這個我也不敢說。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充滿懷疑精神,充分對可證偽性比較清晰的闡述,這樣的作品出來。我剛才舉了一個例子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以及《來自新世界》,像這些作品是我最為推崇和關注的。
顧備:要更多的思考,然后讓你有一些不同的想法。還有一個問題,他說作為影評人,你認為當我們評論《流浪地球》的時候,到底討論的核心是什么?是主觀的感受?價值觀還是其他的什么?
左丘失明:首先第一個,我也不是什么職業(yè)影評人,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觀眾,每個人都可以是影評人,只要是自己發(fā)現看了一場電影,可以來討論這個事,我覺得這個沒有什么問題。至于說是主觀的感受還是別的什么,這當然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從我的角度來說,客觀到底是不是存在的,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斷,更別提什么主觀,所以我只能用主觀這樣一個角度,在我的認知體系根本不存在客觀的問題。
觀眾:不好意思,我提一下我的感覺,就是說對于怎么去評價一個影片的話,首先我同意左丘老師說的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因為你是作為買票進場的觀眾,你的第一感受,第一直覺就是你的評價標準。我個人對《流浪地球》打了3分,為什么打3分?我想說一下,因為是它的科學精神,我認為不是完全沒有,第二個就是說為什么我去掉了2顆星?因為它的人文的綜合情懷。
我只想問,他只給一星的話,是單純從他的價值觀,他對劇情的理解,還是說對于整部電影,因為這個是綜合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從藝術方面,包括美術設定方面是非常棒的。
顧備:據我所知,左丘老師他覺得這些東西跟我沒關系,挺好,特好。
觀眾:您就問他,他想表達什么觀點,他在文字里面表達的確實是客觀,既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
顧備:這個我覺得可以問,左丘老師,觀眾還是糾結那個不及格這個事,他覺得特別主觀,他想問你當初寫影評的那個晚上,你在撓頭寫的時候,文筆非常好,給人的感覺特別客觀,特別邏輯。他是想問你是有意的給小破球打了一個低分,還是說其實當時就是純粹個人感官,然后就寫了,你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左丘失明:當然是有意的,我不可能無意識做一件事情。我必然是做我自己的選擇的結果,至于說這個影評你認為是客觀,我覺得這個是認知問題,我不會認為任何一個人的影評是代表所有的,客觀是什么東西?我剛才講了,客觀根本不存在,不是說我自己不存在,而是說任何人都不存在,沒有客觀這個事,你跟我講評論是不是客觀的,我覺得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偽命題。
當然你也不同意我的建議。
科學精神是這樣的,科學精神顯然是我剛剛講的,基礎是懷疑精神。我剛才講,我給它打一分,這個是我個人的感受,我服從我的內心,我內心真的覺得這個片子之值一分。并且說實話,在我寫完這個影評看到不這么多不理智的回饋,我覺得這個一星還是沒錯的。
觀眾:我等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其實我感覺今天我是沖著評論小破球來的,但是莫名其妙就變成左丘老師的批斗大會了,沒有批斗?沒關系哈。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家討論的方向好象有問題,因為首先科幻是科學幻想,包括大家可以看的小破球,《流浪地球》的原著的話,大家發(fā)現它們兩個故事的主線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我覺得導演包括這個團隊想表達的是地球流浪這件事情,而不是主要電影中的劇情。如果是電影中的劇情,我覺得小說中的呈現的劇情要比電影中好很多。所以說這個故事的主旨是要表達地球已經在流浪的,包括流浪的這個過程。所以我覺得電影單純從這一方面來說是非常好的,而且,我覺得科幻電影不同意文藝片,主要想要表達的是人的幻想,而不是對人性有特別深的思考。包括《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些影片來說,《火星救援》我甚至可以把它改成《洛杉磯救援》,一個人被困在洛杉磯山脈里面,然后我去救他。為什么要從火星來救他?就相當是一種關于科幻電影,而不是一直在討論它的價值觀的問題,價值觀的表現是當代的故事去做的事。
所以我想知道左丘老師對于電影,對“流浪地球”這個事件的表達是做何評價?
塊塊老師:你是指電影有沒有體現出原著作者的想法?
觀眾:我想知道左丘老師對于地球已經流浪了這件事,電影表達的好不好?
顧備:他想說是電影本身表達的是地球已經在流浪了,前面和后面都不要管,事實地球已經流浪了。那么電影有沒有把這個表現出來,表現得好嗎?
左丘老師:這個沒法脫離現實回答這種問題。
顧備:地球的世界是否還有影視圈,如果有是否還有廣電總局,如果有廣電總局是否應該歸其管理?
塊塊老師:這個應該問劇組。
顧備:我覺得正好給我回答了,就這個問題回答了你們兩個的問題。
左丘失明:我想說一件事,說完可能就要下線。無論它是科幻也好,還是什么題材也好,終歸是一個電影,終歸是從戲劇的角度去評價的東西,這個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信奉的戲劇理論的一句話就是“要把自己的靈魂放在火上烤”,如果一部戲沒有讓我看到對自己靈魂的拷問,那我不可能認為它是好的。如果一個戲只是爽過的,是怎么著,是滿足了一些簡單的情感需求。那這個東西就像我對《變形金剛》的評價,就是重金屬A片,所以我對這樣的爽片一般是不評價的。我想來表達我個人對于電影的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我希望看到的是對靈魂,對價值的拷問。謝謝,謝謝各位。
顧備:畢竟《流浪地球》是電影、是戲劇,還是應該對人的靈魂做一些拷問,應該在價值觀上有思考,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電影,好,謝謝左丘老師。
觀眾:我想問左丘老師,你在這片文章中寫的科學設定不及格,導演價值觀不及格,請問,您應該認為電影為了邏輯、科學性和價值觀而活嗎?
左丘失明:我理解這個問題,我想講的是,電影當然應該為這些東西服務,一個電影它本來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有各個層面,每一個層面都應該為它的主旨服務。你不能說我的主旨很好,但是我沒有能力把它去表達出來,這個就是你的問題。這就是你不及格的原因。
觀眾:您對《瘋狂的外星人》打五星是為什么?是因為它的邏輯、科學性和價值觀嗎?
左丘失明:《瘋狂的外星人》非常合適,如果你仔細去讀我的影評,我講的很清楚,它是一個非?;恼Q的電影,荒誕電影的標準就是這樣。而且它對于無差別的嘲諷,是我近年來中國電影根本沒有看到過,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10年來,我沒有看到過任何電影對中國的文化,日常所熟悉的文化如此無差別的表現出來。
顧備:就是說左丘老師認為為什么《瘋狂的外星人》好,是因為它其實是一部黑色諷刺片,就我們可以分為電影是有類型片的,那這個類型片的角度來講,它就是一個喜劇,它把喜劇該表現的東西都表現了,無差別的嘲諷,該嘲諷的時候就嘲諷。在過去它是沒有的,已經沒有這么好的嘲諷片子,無差別的嘲諷,不管你是誰,大家都會被嘲諷,而這種風格的片子已經沒有了是吧?
左丘失明:是的。我下線了。謝謝!
觀眾:我剛才有一個小建議,如果讓左丘老師換一個角色,他認為什么是不足,是及格的,是好的。他覺得流浪地球,不論它是好,是壞,作為一個文獻,它起碼是一個里程碑的作品。
顧備:這個他已經說過了,他首先承認《流浪地球》了,第一票房代表它成功,第二《流浪地球》代表了科幻元年的崛起,沒有問題,第三特效是足以證明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特效片,他都已經很認可的。但是他打不及格的原因,這畢竟是電影,達不到他對電影的綜合要求。
觀眾:我不認為地球應該是一個雞蛋,地殼是雞蛋殼。真正的比喻是什么呢?它是一碗牛奶,上面的牛奶皮是絕對推不動的。所以我們來看這個模式,它的硬核的科技數。其實真正的是不應該在北半球推進的,應該在陸半球推進,水半球層面平衡相抵,突破小行星帶,大量的捕捉小行星,讓小行星直接到地脈以下,深入底層重新融合。我們發(fā)動機不要推動地表,直接推到地脈。就像一個牛奶在最終情況下怎么推動?只有說當牛奶靠對流和阻擊來推動,這樣的地球會回到創(chuàng)世紀初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認為現有的推力是不夠的,它是一種路線式的逃跑問題。
顧備:關于這個,正好有一個問題,我來問一下VIP桌的問題,如果地球真的流浪,地球上的燃料是不是夠?如果能量用光了,不足以讓發(fā)動機繼續(xù)工作,那地球會不會永遠在宇宙流浪?變成孤島?
觀眾:燃料不夠的,所有的地殼都燒掉以后,你可以燒地脈。我們說它為什么要暴力穿過所有的小行星帶?為什么不能夠一個大黃道角?
塊塊老師:事實上原著里面是地球讓太陽去做,增加它的加速度疊加。
觀眾:回答你前面一個問題,從2月5號就存在吐槽,為什么不移出來增加速度?因為地球和木星,在那個尺度上,我們說所有因果性討論都是尺度,所以在那個尺度,它都不是鋼鐵,都是流體。所以在它們倆接近的時候,會是的內部分布重新。
顧備:我得打斷一下,因為我們時間有限。純科學的問題今天很難去考慮。我們可以多問歐陽老師問題。
觀眾:科學和科幻的區(qū)別。
顧備:科學和科幻的關系您認為是從哪兒切?
觀眾:各位好,我不評論一個老師講的是否正確,但是我剛剛跟歐陽老師講第一句話的時候,我?guī)ь^鼓掌,為什么鼓掌?我記得康德有一句話叫做“世界只有兩種東西讓我敬畏,一個頭頂上浩瀚的太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定律。
為什么太空對我們有神秘感?我們很多人、很多小說、很多電影在表達太空探索,《星際穿越》也好,包括我們今天的《流浪地球》??苹玫目茖W,確實有正本清源的純真性??苹么硪环N對未來的想象,人類之所以才有敬畏的東西。
西方是表達個人英雄主義,今天電影表達的是什么?表達的是,中國可以突破中國傳統思維的英雄主義,最后還是表達的人性。父親對孩子的那種愛,還有對家庭的責任感。所以說咱們評論左丘老師、歐陽老師誰是對還是錯,我覺得不是的。我更喜歡歐陽老師說的,我們中國科幻界終于開始探索仰望星空了,我覺得挺好。
顧備:謝謝,這邊有一位觀眾。
黃老師:我剛才舉了半天手,我把我想說的簡單說一下。嚴格意義來講,我覺得這個電影不是科幻電影,為什么這樣說?
塊塊老師:它是災難片。
黃老師:是不是災難片我不管,我單純科學來講。因為一般來說,任何作品最起碼的是人性的拷問,這部電影是有的。為什么我說它嚴格講不是科幻電影呢?因為科幻電影有一點必須是體現一定科學元素在里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違背科學上一些基本原理,這部電影它最大的一個情節(jié)是發(fā)揮了木星的引力作用。就是地球流浪的時候,經過木星的時候要墜毀了,要這個情節(jié)是在原著中沒有的。原著中在流浪過程中,碰到的唯一災難就是穿過行星帶。它經過木星的時候是很順利的,按照電影的手法,它繞木星的時候是出現了引力,而引力,地球和木星的引力,這個按照萬有引力定律是固定的,它不可能產生激變。它唯一的可能是當地球接近木星的時候,地球內部可能會發(fā)生海嘯、地震等等這些災難,它不可能變更軌道,如果發(fā)生了變更軌道,要墜毀了,那肯定要么沒有計算過,要么在飛行過程中系統發(fā)生了故障。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整個背景是違背了科學原理。但是如果把它當做一個幻想小說的作品來說我們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其他更多細節(jié),違背科學原理的那個也很多。但是我這邊一定要考證它,所以我選擇忽略不計。比如說哥哥和妹妹一起下落的時候,在同樣自由下落的情況下,既然哥哥可以追上妹妹,這個很有趣。
顧備:這個確實是,因為關于這里面的科學的部分,有很多人投訴很久了,可能未來會開一場關于討論科學的部分。
黃老師:科幻小說一定不能違背科學的原理,另外關于抽簽的事,抽簽我的觀點是這樣,首先抽簽這個事情在原著也是沒有的,這個是電影加進來的。原著中他采用的方式是怎么進去的我忘記了,但是它有一個。
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播報了新聞,說很多航天員要完成(00:06)的時候,這電視上里面提到有一些國家對于抽簽這個方式有爭議,所以這一點我想其實是編劇故意把這個放電影里的。
整體的恢復重建和發(fā)表目標,要制訂一系列的指標體系來挑選出,比如說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年齡,然后人的健康狀況,你不能不管多年輕,生病了快死了,都放進去。一些文科的東西更能夠保留人類的理性。
顧備:有什么問題要問歐陽老師或者是其他的嘉賓?現在關鍵是直播間要關了。
黃老師:那我的話到此結束。
顧備:謝謝黃老師,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到此,但是因為時間的原故,我們的直播間要關了,但是歡迎大家繼續(xù)在這兒聊聊天,喝喝咖啡,吃一點甜點。謝謝大家。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幻世界出版社因為知道我們要做這個節(jié)目,專門給我們寄來了4本《流浪地球》,這四本書我分別給三位嘉賓,我自己留一份簽名的。歡迎大家支持科幻世界出版社《流浪地球》的這本書,以及我們今年第十屆星云獎,應該是在重慶,希望大家到現場去找劉老師簽名。應該是在10月份左右。
塊塊老師:等一下,直播間關沒關系,我跟現場的朋友們問一句話,就是你們在看這一部電影的時候,你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有沒有愿意分享一下。
觀眾:一開始在地下城展開劇情,就讓我想到了香港的九龍城難。
觀眾:我覺得整個非常宏大,但是有一點一種把人給變成符號的單色。
觀眾:2015年是科幻元年,今年也是科幻影視元年,所有的小動物都驚蟄了。
觀眾:我看完跟歐陽老師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觀眾:我覺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觀眾:細節(jié)很精確。
觀眾:人物過于臉譜化,我基本上都猜到了后面的結局。
觀眾:中國的電影終于有人認真做藝術設定和鏡頭。
塊塊老師:大家有很多感慨,我先說一下,我其實也很感慨。最終的感覺就是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科幻元年的這個希望,我看到了有很多電影人愿意為這個希望去努力的希望,這個是我為這部電影感動的電影。我其實沒有去關注里面的bug,我沒有去關注里面的這些人文的缺失,我關注的是它想表達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所以當時顧老師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她在網上糾著攝像組導演就說,你們是不是跟女人有偏見,你們把最丑的角色都給了里面的女人。我后來想的確是這樣,但是無所謂啊。我在這部片子里面已經看到了希望我覺得很滿意了,因為它可能由于檢測的原因,由于設定的原因,讓你們感覺到有針對性,說實話我也不喜歡這個揣測,他最后說的那段話我也覺得很吐槽。但是我覺得OK,因為整部影片給了我希望,這個就夠了,謝謝大家。
顧備:塊塊老師,我記得您剛才說是心理方面的咨詢師,所以針對你剛才的講話,我就想到摩斯說的那句話,人是情緒化的動物,您剛才非常成功的煽情了一把,這個是褒義的,并不是貶義的。所以還有一個感覺,就是這部電影說到底就是一個情緒化的東西。包括左丘老師,我覺得談不上對和錯,因為那個問題是我問的,我就說作為影評人核心是什么?他說了,他就是主觀感受,所以我覺得跟他在這個方面,我也承認他就是對的,所以沒有什么特別去值得爭論的。謝謝大家。
已復制評論,請點擊發(fā)布評論。是否保存到個人日志?
精彩評論 全部評論
一.
塊塊老師:謝謝讓思想無處不在的紅人直播為我們本場活動提供了現場的直播直撥平臺,以及源咖啡為咱們的本場活動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環(huán)境。
顧備:我們先看一下精心準備的PPT,截止到昨天為止,《流浪地球》已經是42.29億了。再延續(xù)放映兩個月,奔60億是應該妥妥的。
那么我們看到說,根據貓眼專業(yè)版排行榜,《流浪地球》40億已經是到票房第二位,它要是想超越《戰(zhàn)狼》應該是指日可待。之前有一個老師跟我們打過一個賭,他說我覺得45億,我說不止,這個奔著60億去了。為什么?排片率截止到現在為止,雖然《阿麗塔》已經上了,但是排片占比還是26%,所以它還是有望沖的。而且上座率一定都不低,這個是第一個數據。
第二個我想跟大家講一講,應該怎么去看這個《流浪地球》。今天請到特別有趣的嘉賓,為什么有這樣的一件事?是因為網上對于《流浪地球》的評論特別的兩極分化,有說《流浪地球》非常好,也有說《流浪地球》特別差。有打10分的,也有打一星。
豆瓣經常莫名其妙有一星,問題在于左丘失明它發(fā)表了一篇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然后這個文章馬上就火了,怎么火的呢?就是作為一個反面形象,至少我所在的兩個科幻群都炸了,舉報它!然后我就問了,我就說舉報是什么理由?然后那個小伙子就說,“引起強烈不適”??戳艘幌聸]這個理由,我說你得換一個,他說有誘導內容,引誘觀眾關注左丘的公眾號。但是其實那還不是左丘的公眾號。
然后群里面分成了兩波人,一波說《流浪地球》好,一波說《流浪地球》不好,打起來了。形成了一個什么現象?就不許說《流浪地球》不好,一說就開打,掐架比中藥還牛,你說中醫(yī)藥聊天就死了,這個一說《流浪地球》聊天也差不多死了。怎么辦呢?就有一群人說你不讓我說,行啊,我直接到豆瓣上給你打一分去,然后就出來一群人到豆瓣去打一星,為什么?因為他不爽。不爽,那當然很多人就更不爽了,就說怎么突然把我家小不破球的的豆瓣評分從原本的9.2到8.9,到最后居然到了7.9。
然后我再接著往下講,當時的評論是說我們在看到《流浪地球》的時候,它打分最高的是說劇情緊湊,這是在北美,不是在中國。它的第一個點贊最多的是劇情緊湊。第二個點贊最多的是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第三個點贊多的是特效特別好,總算中國可以拍出來好萊塢特效的科幻電影了。這是三個點贊最高的。
負面的評價也有,第一個是煽情劇情太大,他說的時候我覺得很尷尬。第二個他覺得劇情有邏輯BUG,他說我每次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就看不上去。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當時我們看到周倩開槍打爆火石以后,我看到她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女的有病吧,就莫名其妙地的把這么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打爆了,可是劇組說了,因為我們剪掉了35分鐘。然而,剪掉的劇情不再討論之列,因為觀眾沒有看到。
我們比較一下,大家都說到到最后就說為什么你不給《流浪地球》點贊?為什么呢?是因為跪久了站不起來,真的是這樣嗎?不是,我們看了一下21萬條評論,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的是中國科幻的崛起。而《戰(zhàn)狼2》是說國家富強,所以實際上《流浪地球》并不是一個愛國主義大片,是因為它被賦于中國終于可以拍科幻片的愿景,但是于是就就是被網上的一些人利用了,就說你不看《流浪地球戰(zhàn)狼》,就是因為你只能看白人救地球,你看到白人演員才爽,你就覺得華人演員,中國人,不能救地球。然后就開始打起來的。,豆瓣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最后打一星的都是因為覺得是太空《戰(zhàn)狼》,其實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你們可以去看一下。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三位嘉賓,一個是我們的歐陽乾老師,請歐陽乾做個自我介紹.
歐陽乾:其實我不是太能吹,因為顧老師覺得我在公眾號上比較能噴,其實我私底下不太能噴。相信大家這里對我有一些了解,我就不做自我介紹了。我在這里說個消息,我那個號因為前兩天寫了一篇不太和諧的文章暫時被關停了,應該不能再發(fā)東西了,因為到三八婦女節(jié)的時候可以解封,所以大家過了三八就可以繼續(xù)看我的文章。謝謝。
顧備:下一個就是我們的神秘嘉賓,著名的左丘先生,左丘先生是時光網神秘的博主,豆瓣的網紅影評人,迄今為止發(fā)出多篇影評,筆鋒犀利,其實我覺得他不是筆鋒犀利,他說的都是很實在的話,我看了他很多的影評都是很實在的,他只不過打分比較犀利而已。話歸話,分歸分。
塊塊老師:其實相對于在豆瓣上面其他一些國外影片,他也沒有給出高分,他屬于有自己的標準的。
顧備:他一致的打低分。
歐陽乾:我看到他有一部打了五星的,《三少爺的劍》。我也不太明白。
顧備:他打過五星的,他給《瘋狂外星人》打得很高。然后我們介紹下一位嘉賓,塊塊老師,塊塊老師本名叫楊江,是原始劇社的副社長。最關鍵的是名字為什么叫塊塊老師,因為他的臉是方的。
塊塊老師:很多人說我為什么不叫方方,我還有三維立體的,為什么叫方方?
顧備:塊塊老師其實他制作了幾部沉浸式的戲劇,是屬于實驗話劇,以后可以在我們咖啡廳來辦,有不同的主題。
二
顧備:其實一開始找到左丘老師,我還是挺擔心他的人身安全的,我說您得遭人肉吧,后來左丘老師說了,沒事兒,我已經上云南電視臺采訪過了,但是我還是蠻欽佩左老師的。我想問一下,您后悔打這個分嗎?
左丘老師:不存在,因為個人的表達嘛,如果說連個人表達都沒有還有什么意義?而且我覺得我對這個片兒,后續(xù)的反映越來越證明我的正確了,我只能這么說,因為那么多人,我后面在一個補充里面說到這個片子是一個孵化器,孵化出那么多的辱罵,那么多的惡意攻擊。我覺得很有意思。
歐陽乾:如果作為文學作品來說,寫一個科幻小說,是美國還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國人拍不了科幻電影,是個既定事實,之前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中,雖然說發(fā)展是方向,但是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一直沒有一個自己能拍的科幻電影,這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流浪地球》出來的,這一點就證明,我覺得它的意義是說中國科幻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
左丘失明:這個我同意您的說法。不能同意的是,我覺得《流浪地球》是一個災難片,跟科幻沒有太多的關系。如果說,《流浪地球》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拍效果大片,是對中國電影工業(yè)的促進,這個觀點我是完全認同的。但是至于科幻片真的不是,所以在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說,為什么沒有打動我?回到您剛才的問題,因為我對國籍這個事情不太有感覺,因為我覺得科幻本身就是要抽離的事情。
另外,我本人對電影工業(yè)也沒有什么感情,明白嗎?所以我也不太贊成這個事,我是一個觀眾,我是一個買票進場的觀眾,我在乎我個人的觀影感受,我覺得這個是我個人對咱們評價一個最根本的標題。
顧備:關于這個我想補充的,科幻界確實有一個現象,不是說普遍現象,當他自己寫小說的時候,他寫出來的這個人物,那就不是中國人的名字。叫羅嚴斯塔爾,而不叫羅嚴。然后,慢慢的,我的印象從2005年開始,包括《科幻世界》的編輯就開始跟你說了,你的人物的名字你要接地氣,是要接近中國人的名字。慢慢的這個風氣就轉回來了。還有,說中國沒有科幻電影,這個你太年輕了,就有一部電影叫做《珊瑚島上的死光》。
塊塊老師:6080年代初。
顧備:五、六十年代,那更早了。故事非常有代表性,因為中國的科幻曾經非常繁榮,比現在還繁榮。一下子啪的一下變成斷崖式的,先是文革死一下,后來1980年活了一下,到1983年又啪死了一下。
歐陽乾:那個片子并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現場有很多人不知道。
顧備:你要問一下年紀在那個歲數的。
歐陽乾:那你說還有《霹靂貝貝》這種呢。
顧備:是啊,我還沒有提呢。
歐陽乾:所以那個算嚴格意義上的科幻。
顧備:《珊瑚島上的死光》是當時上海電影制片廠。
塊塊老師:而且是硬科幻。
顧備:是非常硬,講的是激光,因為那時候跟蘇聯、美國關系不太好,這個電影拍出來其實是非常好的。而且它是根據童恩正鄭文光老師的小說改編的,后來就是因為在這個中國的大地上突然開始談,說科幻,我們?yōu)槭裁匆锌苹?,我印象中當時有人說科幻的目的是為了宣傳通過科學,就是要普及科學。那么科幻就不科學。
塊塊老師:這個就是中國科幻片最大的一個困難。
顧備:這個就是為什么在一開始《流浪地球》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一直跟別人說,我說你別把《流浪地球》看成科學小品,它不是科學電影,也不是科普片,里面的很多設定你就往那方面去想。你開心地的到電影院里頭看這個電影多好?我很擔心的就是萬一你在追究科學的時候,把那個輿論又帶偏了,到底科幻是不是科學。
塊塊老師:我插一句話,我覺得其實作為《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話,它的確是起到了科普的意義。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他們不會關注天體天氣動力學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我印象中我小的時候東西會有孩子回答我,將來要做天文學家之類的,現在的孩子絕對不會。但是這部電影出來以后,會發(fā)生變化。我昨天為了今天要做活動,我晚上又刷了一場。,我原本以后已經放到現在了,這時候再去看的人應該不多,也就十來個人。但是,當我進電影院的時候,坐了一半,我當時很驚訝。,這個場子比較吵鬧,很多家長帶孩子去看。很多是孩子要看。,看完以后我就在聽他們在交流什么。,孩子在問,為什么木星會把地球拉過去?他問的問題其實已經在思考,片中給出的一些東西,雖然是存在的一些虛擬的,不存在的一些科幻劇情。但是在孩子們的大腦其實誕生了一個想法,我要去理解,我要去探索。家長不一定能夠自己去,他可以去百度,去找一些資料,然后去回答是什么的情況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這個事情我覺得它的好處就是對這個孩子而言,我們沒有感覺到我們已經到了在享受成果的年紀了,但是對他們來說是播下了一顆種子。,不知道這一批期孩子們的未來會不會出來一個劉慈欣,或者說出是又是天文學家、科學家。但是,至少這一部電影對于他們帶這樣一代人的影響,絕對是遠遠超過對我們這些成年人的影響。,我覺得這個才是問題所在。
顧備: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來之前有觀眾問問題,第一,今年能不能算一個科幻電影元年,第二,《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科幻電影元年。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想想問一下兩位老師。左丘老師您先回答。
左丘老師:我覺得可以贊成科幻電影元年,因為無論這部片子的質量怎么樣,以及我對于電影工藝的了解,這中間可能有一些比較質量比較過得去,或者質量更好的作品出現。至于質量好的作品能不能獲得好的票房,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說就像剛剛講《珊瑚島的死光》、《霹靂貝貝》一樣,反正不關我的事。跟當代的電影工業(yè)有什么關系呢?通過《流浪地球》的電影工業(yè)的團隊,我相信這一塊肯定是會孵化出一些新的科幻作品。所以如果這個成為科幻元年,我是同意的。
歐陽乾:我也認為肯定是科幻電影元年,但是我有一點擔憂,作為現在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步科幻片,我覺得《流浪地球》無論是制作、特效還是概念,高度氣焰都很高。他們如果作為科幻元年,那么接下來的繼承者,他們能不能接下這一棒,把這個電影做得越來越好,我對這個是有擔憂。所以因為我覺得《流浪地球》作為科幻電影元年的起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顧備:我先重復左丘老師的觀點,就是說從電影工業(yè)化的角度來講,只要有這么一部現象級的電影,很可能會有其他影視制片人也好,導演也好,或者投資也好,進入這個市場,帶動整個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工業(yè)化,這一點左丘老師認同科幻電影元年的。那么其實歐陽老師也認同。
三
顧備:關于價值觀的問題,左丘老師為什么不喜歡劉慈欣的價值觀?是因為黑暗森林是零和博弈游戲。而他認為,第一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第二合作必定會比這種對抗獲得的效率更高。至于說歐陽老師就認為,這個東西我設定了,設定三體應該是不對的。但是它必然會這樣做,所以這個科幻沒得寫,我寫什么?大家都挺好的,和諧。
第二,我們左丘老師認為說抽簽這種事情不靠譜,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去替別人決定,我憑什么來決定抽簽這件事,我寧愿有一些人不參加抽簽,我跟你打。其實原著里面是有的,究竟是用一個什么樣的方法,左丘老師是認為如果我們不探討人性,在整部片子里面,你的設定就是大家都乖乖地到底下城,這個不符合人的正常思維。因為你只要是人,你想活下來,如果當你知道你只能留在外面的時候,你就會有考慮,所以他認為不符合人性的設定。
觀眾:我很激動,為什么?我覺得剛才沒有討論到點子上,因為左丘老師有一個誤導,他設定了一個叫“不及格”,如果他說我不喜歡《流浪地球》的電影,我不喜歡劉慈欣的價值觀,可以?;蛘咴谖业淖鴺死锊患案?。但是,他實際上設定一個類似像客觀的標準,然后他又判“不及格”,這個才是觸犯眾怒的重要的原因。然后,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說劉慈欣的電影價值觀不及格,這個其實不太客觀的,因為你看過《流浪地球》,你也知道最后反叛軍為什么要政府科學家干掉?他是有這個情節(jié)的。
包括三體里面,他也說自由民主可以催生人類文明,最后才有牛逼的艦隊,劉慈欣寫東西其實是極其冷靜的,他沒有很明顯的價值觀取向,他是把人類要逃亡,那有多少種可能,有6種可能。他要把6種可能全部寫出來,只不過他選擇2種最浪漫的,其中一個是流浪地球,他把它寫出來。后面沒有寫出來。你把他說得很片面,我分析是這一點原因,左丘老師,但是我本人并不會借此來抨擊他。
顧備:謝謝,這位觀眾的意見是說,其實大家只是不喜歡你說不及格這件事,然后請后面那一位觀眾講話。
觀眾:這個問題我看到過,甚至因為這個問題,引發(fā)到了更高層面的價值意識形態(tài)的一些討論上來。左丘老師說的這個,我有三點想法。
第一就是價值觀的問題。關于價值觀,我相信左丘老師更多的是西方上帝的角色,信奉上帝的價值觀,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是不會決定別人的生死。但是為什么《流浪地球》這么火的原因所在,因為它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它就是與天地斗,與自然災難去爭斗的一個抗爭精神所在,這個是第一個我想說的。
第二關于文明。就是不能隨意剝奪別人的生命,這個問題我這里其實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和大家講一下。是這樣的,在中世紀的時候,航海時代遇到了船難,然后船長和另外一個人活了下來,因為想要延續(xù)到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食物,然后把另外一個人殺掉。這樣的情況回到英國之后,法官只判給不到6個月的刑期,并沒有判他殺人罪。這是其實有一段話我想送給左丘老師,因為這個案件是在茫茫的大海上,沒有任何的保護和協助,人只能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這種航海的環(huán)境不應該用文明的社會一樣的觀念來管轄,因為這個人是不存在文明的保護和協助的。所以法官判決的是6個月的刑期。
最后一個想說的是,在茫茫的宇宙,黑暗叢林法則之中,劉慈欣老師其實想說的是,人的本質是什么?其實人的本質并沒有太多的東西,其實人就是動物,他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活下去是沒有任何的錯誤的,謝謝。
顧備:我覺得我可以替左丘老師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因為他的想法我們聊過很多。首先,我不覺得它是一個上帝的視角,這個真沒有,他不是一個西方化的人。
觀眾:他的說信仰這一塊的。
顧備:你說的是西方,但是左丘老師不是西方,你剛才說我們是東方的維的時候,沒錯,東方思維第一講的是家園,第二是親情。這個是《流浪地球》火的主要原因,它講的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話是后來人家說的,剛開始搞不好導演自己都沒有想到,但是確實是這樣的。
第一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二地球是我們得到家園,這句話也不是說生造出來的。因為很早以前,從保護動物的角度來說,他們就已經在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所以這個是我們所有人類對地球的想法。第三個就是親情,無論你是哪兒的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你都知道誰是你媽,所以這個是改變不了的。但是有一個,我覺得真的是可能,咱們探討一下。我們習慣了聽你媽媽的,或者聽你爸爸的,怎么叫抽簽,因為你媽說進小黑屋,你就進去了,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什么要進小黑屋?因為我是你媽,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我們習慣了服從呢?
歐陽乾:我覺得這個說的有一點超出影片本身的東西了,我覺得就《流浪地球》的世界觀而言,地球已經不適合在太陽系待著了,要出去。那么地下城可能容納一半的人,這種情況下我其實想了很長時間,我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地下城只能容納一半的人怎么辦?我覺得除了抽簽以外也沒有想到其他更公平的方式了。
比如說,我抽簽我有一半的幾率可以生存,就像馬云他是首富,他也只能一半的幾率。我們在進入地下城這個資格的時候,我們需要靠財富,你的社會名望,或者你的顏值,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抽簽。這個事情是很殘酷的,這個這是一種很公平的殘酷。我覺得這個價值觀非常正確。
顧備:原著劉慈欣老師不是用的抽簽。
觀眾:我們談電影。
顧備:但是你要想想為什么電影把它改了,為什么原著里面劉慈欣老師是非常嚴格的按照年齡,你幾歲,年紀小的先進,保護孩子,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希望。那么在電影里面改成了抽簽,不管男女老弱,而且抽到了不許換,我不能說把簽讓我孩子,這個都不行。
觀眾:電影是這樣的,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先進地下城,未成年人必須,而且只能有一名監(jiān)護人,所以當時為什么會放棄掉孩子的母親?是因為他們如果兩個監(jiān)護人,兩人必須抽簽,抽出一人才可以進去。因為媽媽是重病,所以劉培強就選擇了,媽媽已經是重病,你下去沒有幫助照顧孩子,所以只能讓外公下去,所以放棄了媽媽的生命,讓外公不需要抽簽直接進入。所以他抽簽是有前提的。
顧備:不是,你恰恰說到了,這里面是很多的網友,不光是左丘老師,還有很多的網友詬病的,對這個電影意見最大的,是因為他是領航員,所以他的兒子可以進入,不用抽簽就可以進入。
觀眾:不,你沒有看,里面設定是未成年人優(yōu)先進入,只要是孩子必須進去,這個是它的設定。
顧備:大家看過電影的還有印象嗎?
觀眾:我昨天剛去看。
觀眾:知乎上一星出來以后,我是大年初二去看這部電影,但是在大年初四的時候,我發(fā)現知乎上有一個帖子,講的是什么?就是《流浪地球》的細節(jié)控,我是看了這個以后,我又帶著我們家的孩子又去看了,看了兩遍以后我覺得還是不夠過癮,因為電影院不能暫停,后來我找到一個種子,在我們客廳跟我們家孩子看了不下7次了,而且我是對著那個細節(jié)去看,所以我很感謝郭帆導演,因為從《英雄》開始,我再也沒有進過電影院看過國產電影。《戰(zhàn)狼2》我都是下載了片子看,我告訴我身邊所有人,中國的電影真不值得去電影院看,因為我要看美麗的美景,直接去現場看不就行了,我為什么要去電影院看?而且從英雄開始,中國的導演除了會拍美麗的風景片以外,不會講故事。當時很感謝,我覺得這一部片子,我看了以后,我真的覺得是第一的。對于地下城的規(guī)則,你們也看到了,哪怕是地球即將毀滅,下面還有工作人員在搶先救助孩子,因為孩子是第一保護人,因為孩子代表什么?代表希望,沒有希望就什么都沒有了。
所以左丘老師,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您的任何帖子,您的那一篇是別人轉的一些,我也沒有注意看,因為我基本上不關心這個事情。所以我想問一下,左丘老師和顧老師,請問你們有孩子嗎?
顧備:有。
觀眾:我覺得當太陽在100年要毀滅的時候,我是沒有能力決定我的生死,但是我可以決定孩子的生死嗎?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以后還是有生存的希望,這100年我可能終老,但是我的孩子呢?所以我覺得《流浪地球》這部片子,我愿意看兩次,一次是3D花了40幾塊錢,一次是IMAX,我跟我們家的孩子也交流過。我看的時候好感動,確實,中國人今天救這個,明天救那個,有這么多先進的裝備,有這么多東西,我的孩子他覺得很普通,從小就是玩挖掘機長大的,他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
我今天來沒有針對正和反,我只是講我的感覺,我的感覺就是,這部片子看了以后會講故事了,也拍的很美麗,它是一個進步。至于后面有沒有后來者,最少它樹立了一個標桿,中國的導演和電影工作者知道該去這么追,我講完了。
顧備:謝謝,這位觀眾他的觀點主要就是說,不管別人怎么說,至少《流浪地球》把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本身還是相對完整的,雖然它有劇情上的詬病,最關鍵的是它里面突出的,我們說價值觀也好,情懷也好,就是孩子。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最重要的,然后包括中校撞木星也是為了孩子,為了希望,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流浪地球》做到了。
塊塊老師:我插一句,其實我說一下,其實剛才左丘老師給出的一個對于價值觀的評價,我覺得左丘老師太善良了。
觀眾:我就想問一句,大家是覺得劉慈欣所寫出來的,表達劉慈欣的善良重一點?還是左丘老師的善良重一點?其實我是想問這個問題。
顧備:這個是什么問題?
塊塊老師:我理解一下,其實他的意思是,劉慈欣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表現了他的價值觀,但是他的價值觀又有他的取向,但是左丘老師有他自己的價值取向,這兩個價值有可能不是那么匹配。這個電影是應該適應觀眾某一個人的價值觀,還是說他要表達的價值觀可能大部分人是接受的,小部分人是不接受的。是嗎?
觀眾:差不多。
左丘失明:我回應一下。這個事是這樣的,它應該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說,如果我來講這個電影,我會怎么做?我覺得通過這種假設來跟各位解釋一下這個事情,比方說剛才有一位觀眾問,你有沒有孩子,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我有孩子,我沒有問過他,因為他也沒有看這部電影,也沒有推薦他看。但是我們全家如果來做這樣的決定,如果把我全家放在這樣的設定下,我可能會做這樣的一個決定,我們全家三口,如果不能全部進入地下室,我們會商議,然后有尊嚴地在外面活到老,但是,誰不讓我們有尊嚴地老去,我就跟誰拼命。因為我明明有機會活到老,但是你不讓我活到老,我就跟誰拼命。
這個是第一點,就是說我們會看到人會選擇有尊嚴的死去,這件事情在2016年可以看到,我們在《天地大沖撞》里面看到,有很多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真的不是唯一的目的,沒有人永生不死,也沒有什么生命會永生不死。唯一值得去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死。對,這個是第一的事,第二個事,比方說我拍這個作品,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把全體空間站的領航員都喚醒,然后我會問他們,現在我們有一個機會一起去拯救地球上的生命,但是這個機會非常渺茫,畢竟我們喪失了這個文明存在得到機會,我們是不是愿意做這件事?然后大家一致去表達這樣的愿望,而不是讓大家在昏迷之中莫名其妙變成太空人。這個就是我們要做的,能不能做好,很容易,就比方說里面的小女孩說一大段話,把其他國家的救援隊伍說回來,怎么說服?如果是我們,我甚至沒有救援隊,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去拯救地球,但是需要你們去配合,請大家抓緊時間去配合,不就完事兒嗎?
我想說的是,不存在西方的價值觀和中國的價值觀,存在的是人的價值觀,你的價值觀和我的價值觀,如果你認為是需要一個達標線,需要自己去站隊,需要更多的人去認同才敢接受這個價值觀,我只能說你是一個懦夫,你只需要堅持你認為對的這件事情就夠了。
歐陽乾:按照左丘老師剛才的說,我也認為他說的是對的,如果誰不讓我活著,我跟他拼命,這個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放到《流浪地球》這個世界觀去想,好,比如說流浪在外面的人,你不讓我活著,我就跟你拼命,那整個地球就不變成了一個反抗軍和政府在不斷拼命的騷亂地帶了嗎?
左丘失明:我來講。
顧備:現場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左丘老師要繼續(xù)發(fā)言。
觀眾:左丘老師請問你看了這部電影幾遍?
左丘失明:一遍。
塊塊老師:左丘老師,說話之前我先說兩個細節(jié),為什么要說這兩個細節(jié)呢?因為我看得不多,只多一遍,兩遍,但是是在昨天晚上看的,保持新鮮的記憶。
顧備:又興奮了一下。
塊塊老師:我說一下,左丘老師提到有幾個東西,第一,他提到了關于我們在地球上投票這些事情,其實之前我解釋過了,它的投票權只針對成年人,這個里面是有選擇權的。因為這個電影把反叛軍剪掉了,其實后面還有一點點的情節(jié),那么這個我們不談。里面重點的是什么?其實左丘老師特別不喜歡有一個情節(jié),吳京居然把它的一飛船的人都放棄了。
觀眾:沒有放棄???
塊塊老師:其實沒有,我不知道左丘老師有沒有注意到,吳京老師在決定前進3之前,在決定把休眠倉脫離之前,其實給了他三個鏡頭,這三個鏡頭在他的操作的右下角平臺,摩斯在做什么?摩斯說完“讓你們人類保持理智是很困難的事情”,在平臺上的標志明顯的顯示出對方在給對方補充燃料,它在給休眠倉補給。
顧備:摩斯在向睡眠倉補充燃料。
塊塊老師:對,睡眠倉是脫離以后自己運行的。第二個,別的老師也在問,說吳京把人放出來,為什么帶著一車種子去自爆?其實我們都誤解了,我們的太空站的結構,后面常常的一條是它的運行結構,不是它的器材儲存結構,是它所有控制飛行的一個器械,它真正保持運載主體是那一條,而那一圈休眠倉才是資料儲存以及它人員活動區(qū),那個區(qū)域被他保留下來了,只不過他在太空中做有限的運動,最后其實是回歸到地球的。
顧備:所以它沖的是引擎和燃料。
觀眾:對,他把車頭開回去了。
顧備:然后那一位觀眾有問題,左丘老師現在可以回答一下。先讓左丘老師說。
左丘老師:我不知道做什么,因為我已經忘記了。
顧備:沒關系,那讓我們觀眾來說了。
觀眾:您先想著,然后我先幫你說一下。我想說所有的歷史的東西都是當代的,我們要不斷回到大劉本人,大劉寫這個作品是2000年,剛經歷了2年前,大家有沒有發(fā)現35億人抽簽,下崗,然后發(fā)動機是什么?箭頭,(補全),所以大劉的作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引擎,是大劉本人也無法改變的。
顧備:這位觀眾是說實際上大劉在寫這個小說的時候是有背景的,是因為正好那時候有一個下崗潮,所有的抽簽不是抽的生死,抽的是誰下崗,以及那個塔,就是大劉所在的發(fā)電廠的塔,所以基本上有一些隱喻的。我就重復一下,您接著說。
觀眾:大劉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表面,而有很多的東西是在字里行間,像冰山一樣。我們很多人認為劉慈欣在寫人的時候文筆不夠好,但是我們要怎么看?如果我們要放在莎士比亞的高度上比的話,我覺得它的形態(tài)學上,或者是在修辭學上好象并沒有什么強。但是如果把放在他自己內心上的時候,我如果說從他的電影和畫面感的話,就像是蘇聯的《解放》和《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如果把一個場面放在這么宏大的背景,就像我們的鏡頭在航拍的時候,人占多大的比例呢?沒有,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理解是靠共鳴,是靠我們對背景信息,尤其這個是短篇,所以我們通信年代是有限的,怎么辦?它就像酵母一樣,會調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所以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背景思考越多,我們引起的共鳴就越多,這個大劉作品非常人文的一點。
無論是大劉,還是左丘老師本人,我聽了半天,我的感覺是他們的底子都是人文的。我見過兩次劉慈欣,他的很多話題超過一般的科幻作家,所以科幻的問題,或者科幻的價值是在科幻之外的,就像我們很多人說,星球大戰(zhàn)是什么?星球大戰(zhàn)是哈姆雷特。
顧備:這個得稍稍點一下,為什么?因為直播聽不見,這位觀眾的意思是說大劉的小說其實都不是那么簡單,它都有背景。然后一個很核心的是,他是站在一個宇宙的,宏觀的角度來看,所以在這樣一個宇宙宏觀的大尺度來看,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有限的。以及又是一個短篇,不是一個長篇小說,所以沒有辦法把更多的筆墨加在人物的設計上。它需要的就是共鳴,就是根據我們的生活,根據我們過去的人生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而產生出來的共鳴,這種共鳴就是說,大劉的小說之所以可以打動人的地方,是這樣嗎?
觀眾:對,所以這個就是說大劉的特點,它利用的是唐詩一樣一些典型的形象,唐詩只有五言或者七言,怎么來給出一個宏大的敘事空間?這個是大劉的特點。所以我們從跳到本質之外來看大劉,而看到里面,我們講一個工程學的話,為什么沒有備份1萬個發(fā)動機?這個是不允許的。第二個,35億人為什么不能夠休眠?因為社會最終要的不是說是年輕人還是老人,他要的是人生的復雜性,一個社會形態(tài)一旦喪失了這種復雜性,從原生社會變成了一個次生社會的時候,它的危險就體現了,如果只有年輕人沒有老人會怎么樣。最大的問題是40年以后,斷崖式的人口老化,對嗎?所以這里面有很多的問題。
顧備:左丘老師你說之前,我重復一下剛才那位觀眾說的。他說這里面有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這35億人不可能休眠嗎?為什么一定要搞死,而且一下子這么多抽簽死了,人口的多樣性會受到阻礙,就是說沒有多樣性的,以及這些人40年以后集體老化了,跟我們現在二胎一樣。左丘老師您剛才要說什么?
左丘失明:是這樣的,我聽到了若干的問題,我覺得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有很多跟我之前的分歧,主要在于,我比較喜歡從人個體的角度去看問題。大家跟我不同的觀點,可能喜歡從集體、整體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從來不認為這個是存在所謂的整體,它都是由一個一個人去組成。之前有朋友來講,要是你你怎么辦?不抽簽你還有什么更公平的方式嗎?我覺得很簡單,實際上通過贖買,就像修條路占了別人的房子,你得給你補償,你得給人拆遷款。你們要拆遷地球,讓我去死,讓我過幾年去死,你至少要給我相應的補償,什么補償?這個是我們值得去討論的,有很多種方式,這個是一個本質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可能今天這樣的討論去解決掉,所以我懇請大家,如果說有可能是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也有可能是覺得大家會存在問題。我只想說一點,如果是大家也同意,其實,我們自己回到我們自己本人,我們是不愿意被白白犧牲的那個人。如果我們自己也愿意去討論自己個體生存的尊嚴的時候,可能這些分歧就會小很多。如果說你還是覺得一個宏大的,就像宇宙視角的敘事覺得特別牛逼,在我看來真的不牛逼。
就像剛才講到短篇的話,我最推崇的一個科幻短篇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也推薦科幻迷可以看一下這一部短篇小說,這個中間的人物才是人,因為我覺得科學真的是非常令人著迷的事情,我也同意剛才塊塊老老師說的,就是說通過一些電影,讓很多人小朋友開始熱愛科學。當然我反對這是一個目的,我只說這個是最后形成的一個效果,我覺得這個挺有意思,很好。但是這個是要熱愛科學。其實我們很多的朋友是熱愛技術而不是科學,熱愛的是一種能力信仰,是一種力量,信仰是技術帶來的力量,而不是科學帶來的文明。我還是希望,包括我今天愿意來參與這個節(jié)目,我主要是希望,真正的科幻迷也好,或者迷幻小說的觀眾、讀者也好,能不能真正去想,我到底是信仰技術?還是在信仰科學?我到底是在信仰力量,還是在信仰文明?這個才是我覺得根本的所在,科學是我最為信仰的東西,是因為它帶來整個人類,或者說整個生物界的文明。
如果是去看一看《自私的基因》,看一看《合作的計劃》等等這些書,我們就理解,為什么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科學帶來大家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文明,這個不是西方的價值觀,不是基督教的價值觀,這個是人類共同的科學所必然帶來的價值觀,謝謝。
顧備:第一次給左丘老師掌聲。那么我先重復一下左丘老師的觀點,第一,左丘老師認為它其實更多的是從個人考慮的,就是他并沒有當成一個集體架構,而是當成一個個體首先是應該優(yōu)先考慮的誰,你是誰?你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我們要做一個個體自己想清楚,究竟看到的是科技的力量還是科學,這個背后是什么?以及說你信仰的到底是力量還是文明,力量和文明你們選擇哪一個。左丘老師所喜歡的是科學本身帶來文明,它是一個有序的,不斷向前進發(fā)的。而并不是說,我通過玩弄技術,而達到在力量更高的壓制。這樣的話,正好VIP有一個的問題,他說作為一個科幻迷,我最不理解的是左丘老師用科學設定不及格來評價電影,我們不是科學。他想問一下歐陽和左丘能不能談一談對于科幻和科學的區(qū)別,什么叫科幻電影。
因為剛才左丘老師說了很多,歐陽來回答一下。
歐陽乾:科學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科普,給你擺事實,講道理,科幻在科學的基礎上有所發(fā)揮,比如說時光機器,這個東西我們從現在的資源來說,是有悖論的,按說是應該不能被發(fā)明了,發(fā)明出來之后整個時間的邏輯性就無法解釋。但是你在很多電影里面,從一開始,它就給你設定我的時光機器發(fā)明出來,我可以用它做什么,并且它可以自圓其說,它有整個邏輯。我覺得這個就是科幻了。我認為科幻和科學最大的區(qū)別是,科學是一種數據性的,略顯枯燥的,但是科幻有一定的科學性,能夠引人入勝,讓你沉浸進去,并且引發(fā)一些對未來,對人類命運,或者是宇宙真相的一些思考,我覺得這個是科幻。兩者雖然同源,兩者使命是不一樣的,這個是我的看法。
顧備:塊塊老師呢?塊塊老師有什么想法?
塊塊老師:我其實跟這兩個科學科幻不相關,因為我自己是做心理學和戲劇這兩塊。但是關于這個我想說一下,我們就今天的這部電影來說,剛才因為有觀眾問到說,他們統抓的問題是《流浪地球》的出現容錯率不少,你們發(fā)現沒有,這個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靠近木星的時候,居然沒有planB可以來擺脫這個危機。我突然間想到一個問題,你可能覺得為什么容錯率很低?我先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因為我們定理沒有講,但是你們可以想想地球才多大,我們當時1萬行星發(fā)動機,它的設計這么高,這么寬,在地球的板塊上面,在它可以支撐的一個線路上面,我個人認為容錯率低是因為只能放這么多。人類如果按照planB的計劃應該是2萬、3萬,最好是可以上5、6萬,因為我們停了4天,就導致這臺機器失去動力,這個容錯率很低,科學的來說,那這個項目的成功率很低,它很難中間找出一條合適的路,在這個社會里面,它真正已經發(fā)生了,它也是經過實踐之后才發(fā)現,我到2萬、3萬是無法實現,因為地球這么大。因為有的地方不適合來放這個發(fā)動機。我們注意到發(fā)動機是各個大城市,板塊相對穩(wěn)定的時候設計的,也就是說它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道理。
但是事實上在現實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我們估計不了這個地殼能不能承受重大的推力?這個都是有真實可能的,因為當時劇組還找中科院的這些科學家來進行論證,科學家了第一句話就是你不用想了,他說地球就是一個雞蛋,你一推地球殼就碎了,沒錯啊,里面有蛋黃,蛋黃在里面晃,沒錯,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是不可能的,明擺著告訴你,地球不能推,就你目前這個情況是不可能推,你使勁跺腳地球可以往下沉嗎?我覺得這個是科學的出發(fā),但是因為我們當時的設定,我們就是可以成功。
你知道嗎,看完《流浪地球》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我上網去百度,宇宙中有沒有自轉的行星,我去查了這一個細節(jié),結果發(fā)現沒有,無一例外,即便是有流浪的行星,也必須自轉。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讓地球停止自轉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地球會自己由于慣性撕裂,你不要說被推向木星了,自己就原地撕裂了。我以前也不懂這個,后來我去查了,所以它給了我一個啟示,我們要先好好學習。就科學和科幻,因為我不寫科幻的東西,所以我沒法說一些更深的內容,這個就是我的理解,描述一下。
左丘失明:所以這個問題是我非常回答的,就是科學和科幻到底是什么?科學有兩個特征,一個叫做可證偽性,一個叫做懷疑精神,可證偽性和懷疑精神,這個是我對科學最重要的理解。
所以我認為科幻的那些勝利,在技術上是不是成立其實真的不重要,但是它是否可以體現科學的可證偽性和懷疑精神,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希望,當然這個是我個人的理解,我只能說我自己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有科學精神的作品,而不是說在科學設定上無懈可擊的,這個我也不敢說。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充滿懷疑精神,充分對可證偽性比較清晰的闡述,這樣的作品出來。我剛才舉了一個例子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以及《來自新世界》,像這些作品是我最為推崇和關注的。
顧備:要更多的思考,然后讓你有一些不同的想法。還有一個問題,他說作為影評人,你認為當我們評論《流浪地球》的時候,到底討論的核心是什么?是主觀的感受?價值觀還是其他的什么?
左丘失明:首先第一個,我也不是什么職業(yè)影評人,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觀眾,每個人都可以是影評人,只要是自己發(fā)現看了一場電影,可以來討論這個事,我覺得這個沒有什么問題。至于說是主觀的感受還是別的什么,這當然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從我的角度來說,客觀到底是不是存在的,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斷,更別提什么主觀,所以我只能用主觀這樣一個角度,在我的認知體系根本不存在客觀的問題。
觀眾:不好意思,我提一下我的感覺,就是說對于怎么去評價一個影片的話,首先我同意左丘老師說的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因為你是作為買票進場的觀眾,你的第一感受,第一直覺就是你的評價標準。我個人對《流浪地球》打了3分,為什么打3分?我想說一下,因為是它的科學精神,我認為不是完全沒有,第二個就是說為什么我去掉了2顆星?因為它的人文的綜合情懷。
我只想問,他只給一星的話,是單純從他的價值觀,他對劇情的理解,還是說對于整部電影,因為這個是綜合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從藝術方面,包括美術設定方面是非常棒的。
顧備:據我所知,左丘老師他覺得這些東西跟我沒關系,挺好,特好。
觀眾:您就問他,他想表達什么觀點,他在文字里面表達的確實是客觀,既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
顧備:這個我覺得可以問,左丘老師,觀眾還是糾結那個不及格這個事,他覺得特別主觀,他想問你當初寫影評的那個晚上,你在撓頭寫的時候,文筆非常好,給人的感覺特別客觀,特別邏輯。他是想問你是有意的給小破球打了一個低分,還是說其實當時就是純粹個人感官,然后就寫了,你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左丘失明:當然是有意的,我不可能無意識做一件事情。我必然是做我自己的選擇的結果,至于說這個影評你認為是客觀,我覺得這個是認知問題,我不會認為任何一個人的影評是代表所有的,客觀是什么東西?我剛才講了,客觀根本不存在,不是說我自己不存在,而是說任何人都不存在,沒有客觀這個事,你跟我講評論是不是客觀的,我覺得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偽命題。
當然你也不同意我的建議。
科學精神是這樣的,科學精神顯然是我剛剛講的,基礎是懷疑精神。我剛才講,我給它打一分,這個是我個人的感受,我服從我的內心,我內心真的覺得這個片子之值一分。并且說實話,在我寫完這個影評看到不這么多不理智的回饋,我覺得這個一星還是沒錯的。
觀眾:我等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其實我感覺今天我是沖著評論小破球來的,但是莫名其妙就變成左丘老師的批斗大會了,沒有批斗?沒關系哈。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家討論的方向好象有問題,因為首先科幻是科學幻想,包括大家可以看的小破球,《流浪地球》的原著的話,大家發(fā)現它們兩個故事的主線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我覺得導演包括這個團隊想表達的是地球流浪這件事情,而不是主要電影中的劇情。如果是電影中的劇情,我覺得小說中的呈現的劇情要比電影中好很多。所以說這個故事的主旨是要表達地球已經在流浪的,包括流浪的這個過程。所以我覺得電影單純從這一方面來說是非常好的,而且,我覺得科幻電影不同意文藝片,主要想要表達的是人的幻想,而不是對人性有特別深的思考。包括《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些影片來說,《火星救援》我甚至可以把它改成《洛杉磯救援》,一個人被困在洛杉磯山脈里面,然后我去救他。為什么要從火星來救他?就相當是一種關于科幻電影,而不是一直在討論它的價值觀的問題,價值觀的表現是當代的故事去做的事。
所以我想知道左丘老師對于電影,對“流浪地球”這個事件的表達是做何評價?
塊塊老師:你是指電影有沒有體現出原著作者的想法?
觀眾:我想知道左丘老師對于地球已經流浪了這件事,電影表達的好不好?
顧備:他想說是電影本身表達的是地球已經在流浪了,前面和后面都不要管,事實地球已經流浪了。那么電影有沒有把這個表現出來,表現得好嗎?
左丘老師:這個沒法脫離現實回答這種問題。
顧備:地球的世界是否還有影視圈,如果有是否還有廣電總局,如果有廣電總局是否應該歸其管理?
塊塊老師:這個應該問劇組。
顧備:我覺得正好給我回答了,就這個問題回答了你們兩個的問題。
左丘失明:我想說一件事,說完可能就要下線。無論它是科幻也好,還是什么題材也好,終歸是一個電影,終歸是從戲劇的角度去評價的東西,這個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信奉的戲劇理論的一句話就是“要把自己的靈魂放在火上烤”,如果一部戲沒有讓我看到對自己靈魂的拷問,那我不可能認為它是好的。如果一個戲只是爽過的,是怎么著,是滿足了一些簡單的情感需求。那這個東西就像我對《變形金剛》的評價,就是重金屬A片,所以我對這樣的爽片一般是不評價的。我想來表達我個人對于電影的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我希望看到的是對靈魂,對價值的拷問。謝謝,謝謝各位。
顧備:畢竟《流浪地球》是電影、是戲劇,還是應該對人的靈魂做一些拷問,應該在價值觀上有思考,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電影,好,謝謝左丘老師。
觀眾:我想問左丘老師,你在這片文章中寫的科學設定不及格,導演價值觀不及格,請問,您應該認為電影為了邏輯、科學性和價值觀而活嗎?
左丘失明:我理解這個問題,我想講的是,電影當然應該為這些東西服務,一個電影它本來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有各個層面,每一個層面都應該為它的主旨服務。你不能說我的主旨很好,但是我沒有能力把它去表達出來,這個就是你的問題。這就是你不及格的原因。
觀眾:您對《瘋狂的外星人》打五星是為什么?是因為它的邏輯、科學性和價值觀嗎?
左丘失明:《瘋狂的外星人》非常合適,如果你仔細去讀我的影評,我講的很清楚,它是一個非?;恼Q的電影,荒誕電影的標準就是這樣。而且它對于無差別的嘲諷,是我近年來中國電影根本沒有看到過,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10年來,我沒有看到過任何電影對中國的文化,日常所熟悉的文化如此無差別的表現出來。
顧備:就是說左丘老師認為為什么《瘋狂的外星人》好,是因為它其實是一部黑色諷刺片,就我們可以分為電影是有類型片的,那這個類型片的角度來講,它就是一個喜劇,它把喜劇該表現的東西都表現了,無差別的嘲諷,該嘲諷的時候就嘲諷。在過去它是沒有的,已經沒有這么好的嘲諷片子,無差別的嘲諷,不管你是誰,大家都會被嘲諷,而這種風格的片子已經沒有了是吧?
左丘失明:是的。我下線了。謝謝!
觀眾:我剛才有一個小建議,如果讓左丘老師換一個角色,他認為什么是不足,是及格的,是好的。他覺得流浪地球,不論它是好,是壞,作為一個文獻,它起碼是一個里程碑的作品。
顧備:這個他已經說過了,他首先承認《流浪地球》了,第一票房代表它成功,第二《流浪地球》代表了科幻元年的崛起,沒有問題,第三特效是足以證明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特效片,他都已經很認可的。但是他打不及格的原因,這畢竟是電影,達不到他對電影的綜合要求。
觀眾:我不認為地球應該是一個雞蛋,地殼是雞蛋殼。真正的比喻是什么呢?它是一碗牛奶,上面的牛奶皮是絕對推不動的。所以我們來看這個模式,它的硬核的科技數。其實真正的是不應該在北半球推進的,應該在陸半球推進,水半球層面平衡相抵,突破小行星帶,大量的捕捉小行星,讓小行星直接到地脈以下,深入底層重新融合。我們發(fā)動機不要推動地表,直接推到地脈。就像一個牛奶在最終情況下怎么推動?只有說當牛奶靠對流和阻擊來推動,這樣的地球會回到創(chuàng)世紀初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認為現有的推力是不夠的,它是一種路線式的逃跑問題。
顧備:關于這個,正好有一個問題,我來問一下VIP桌的問題,如果地球真的流浪,地球上的燃料是不是夠?如果能量用光了,不足以讓發(fā)動機繼續(xù)工作,那地球會不會永遠在宇宙流浪?變成孤島?
觀眾:燃料不夠的,所有的地殼都燒掉以后,你可以燒地脈。我們說它為什么要暴力穿過所有的小行星帶?為什么不能夠一個大黃道角?
塊塊老師:事實上原著里面是地球讓太陽去做,增加它的加速度疊加。
觀眾:回答你前面一個問題,從2月5號就存在吐槽,為什么不移出來增加速度?因為地球和木星,在那個尺度上,我們說所有因果性討論都是尺度,所以在那個尺度,它都不是鋼鐵,都是流體。所以在它們倆接近的時候,會是的內部分布重新。
顧備:我得打斷一下,因為我們時間有限。純科學的問題今天很難去考慮。我們可以多問歐陽老師問題。
觀眾:科學和科幻的區(qū)別。
顧備:科學和科幻的關系您認為是從哪兒切?
觀眾:各位好,我不評論一個老師講的是否正確,但是我剛剛跟歐陽老師講第一句話的時候,我?guī)ь^鼓掌,為什么鼓掌?我記得康德有一句話叫做“世界只有兩種東西讓我敬畏,一個頭頂上浩瀚的太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定律。
為什么太空對我們有神秘感?我們很多人、很多小說、很多電影在表達太空探索,《星際穿越》也好,包括我們今天的《流浪地球》??苹玫目茖W,確實有正本清源的純真性??苹么硪环N對未來的想象,人類之所以才有敬畏的東西。
西方是表達個人英雄主義,今天電影表達的是什么?表達的是,中國可以突破中國傳統思維的英雄主義,最后還是表達的人性。父親對孩子的那種愛,還有對家庭的責任感。所以說咱們評論左丘老師、歐陽老師誰是對還是錯,我覺得不是的。我更喜歡歐陽老師說的,我們中國科幻界終于開始探索仰望星空了,我覺得挺好。
顧備:謝謝,這邊有一位觀眾。
黃老師:我剛才舉了半天手,我把我想說的簡單說一下。嚴格意義來講,我覺得這個電影不是科幻電影,為什么這樣說?
塊塊老師:它是災難片。
黃老師:是不是災難片我不管,我單純科學來講。因為一般來說,任何作品最起碼的是人性的拷問,這部電影是有的。為什么我說它嚴格講不是科幻電影呢?因為科幻電影有一點必須是體現一定科學元素在里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違背科學上一些基本原理,這部電影它最大的一個情節(jié)是發(fā)揮了木星的引力作用。就是地球流浪的時候,經過木星的時候要墜毀了,要這個情節(jié)是在原著中沒有的。原著中在流浪過程中,碰到的唯一災難就是穿過行星帶。它經過木星的時候是很順利的,按照電影的手法,它繞木星的時候是出現了引力,而引力,地球和木星的引力,這個按照萬有引力定律是固定的,它不可能產生激變。它唯一的可能是當地球接近木星的時候,地球內部可能會發(fā)生海嘯、地震等等這些災難,它不可能變更軌道,如果發(fā)生了變更軌道,要墜毀了,那肯定要么沒有計算過,要么在飛行過程中系統發(fā)生了故障。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整個背景是違背了科學原理。但是如果把它當做一個幻想小說的作品來說我們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其他更多細節(jié),違背科學原理的那個也很多。但是我這邊一定要考證它,所以我選擇忽略不計。比如說哥哥和妹妹一起下落的時候,在同樣自由下落的情況下,既然哥哥可以追上妹妹,這個很有趣。
顧備:這個確實是,因為關于這里面的科學的部分,有很多人投訴很久了,可能未來會開一場關于討論科學的部分。
黃老師:科幻小說一定不能違背科學的原理,另外關于抽簽的事,抽簽我的觀點是這樣,首先抽簽這個事情在原著也是沒有的,這個是電影加進來的。原著中他采用的方式是怎么進去的我忘記了,但是它有一個。
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播報了新聞,說很多航天員要完成(00:06)的時候,這電視上里面提到有一些國家對于抽簽這個方式有爭議,所以這一點我想其實是編劇故意把這個放電影里的。
整體的恢復重建和發(fā)表目標,要制訂一系列的指標體系來挑選出,比如說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年齡,然后人的健康狀況,你不能不管多年輕,生病了快死了,都放進去。一些文科的東西更能夠保留人類的理性。
顧備:有什么問題要問歐陽老師或者是其他的嘉賓?現在關鍵是直播間要關了。
黃老師:那我的話到此結束。
顧備:謝謝黃老師,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到此,但是因為時間的原故,我們的直播間要關了,但是歡迎大家繼續(xù)在這兒聊聊天,喝喝咖啡,吃一點甜點。謝謝大家。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幻世界出版社因為知道我們要做這個節(jié)目,專門給我們寄來了4本《流浪地球》,這四本書我分別給三位嘉賓,我自己留一份簽名的。歡迎大家支持科幻世界出版社《流浪地球》的這本書,以及我們今年第十屆星云獎,應該是在重慶,希望大家到現場去找劉老師簽名。應該是在10月份左右。
塊塊老師:等一下,直播間關沒關系,我跟現場的朋友們問一句話,就是你們在看這一部電影的時候,你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有沒有愿意分享一下。
觀眾:一開始在地下城展開劇情,就讓我想到了香港的九龍城難。
觀眾:我覺得整個非常宏大,但是有一點一種把人給變成符號的單色。
觀眾:2015年是科幻元年,今年也是科幻影視元年,所有的小動物都驚蟄了。
觀眾:我看完跟歐陽老師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觀眾:我覺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觀眾:細節(jié)很精確。
觀眾:人物過于臉譜化,我基本上都猜到了后面的結局。
觀眾:中國的電影終于有人認真做藝術設定和鏡頭。
塊塊老師:大家有很多感慨,我先說一下,我其實也很感慨。最終的感覺就是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科幻元年的這個希望,我看到了有很多電影人愿意為這個希望去努力的希望,這個是我為這部電影感動的電影。我其實沒有去關注里面的bug,我沒有去關注里面的這些人文的缺失,我關注的是它想表達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所以當時顧老師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她在網上糾著攝像組導演就說,你們是不是跟女人有偏見,你們把最丑的角色都給了里面的女人。我后來想的確是這樣,但是無所謂啊。我在這部片子里面已經看到了希望我覺得很滿意了,因為它可能由于檢測的原因,由于設定的原因,讓你們感覺到有針對性,說實話我也不喜歡這個揣測,他最后說的那段話我也覺得很吐槽。但是我覺得OK,因為整部影片給了我希望,這個就夠了,謝謝大家。
顧備:塊塊老師,我記得您剛才說是心理方面的咨詢師,所以針對你剛才的講話,我就想到摩斯說的那句話,人是情緒化的動物,您剛才非常成功的煽情了一把,這個是褒義的,并不是貶義的。所以還有一個感覺,就是這部電影說到底就是一個情緒化的東西。包括左丘老師,我覺得談不上對和錯,因為那個問題是我問的,我就說作為影評人核心是什么?他說了,他就是主觀感受,所以我覺得跟他在這個方面,我也承認他就是對的,所以沒有什么特別去值得爭論的。謝謝大家。